text

强降雨致高原国道交通中断 西藏武警官兵奋力抢修

图为用车辆清理滚落的巨石。 陆文凯 摄 中新网拉萨8月27日电 (石开群谢牧)8月中旬以来,西藏藏东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川藏公路林芝、昌都境内多处路段发生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担负该国道养护保通任务的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闻灾而动,灾害一发生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出动官兵和挖掘机、装载机、破碎锤等大型抢险救援主战装备抢修抢建道路,连续数日奋战在抢险保通一线。 24日凌晨,西藏

text

企鹅也能当将军?俄媒介绍在军队服役的动物们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5月9日发表题为《珍稀山羊在北约军队服役》的报道称,在军事历史上,将军衔授予动物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国家修改了军队条令,允许动物获得军功奖励和军衔。在军队服役的野兽和鸟类可参加阅兵和正式活动。有些国家的动物军衔还能世袭。本文收集了一些有趣的例子。全文摘编如下:一些四脚兽甚至创造了真正的动物军官世袭制。例如,克什米尔山羊自1844年起在英国威尔士军团服役。其中一些还在一战

text

智守“咽喉线”——记抗美援朝老战士解永江

新华社西安12月8日电题:智守“咽喉线”——记抗美援朝老战士解永江 新华社记者孙鲁明 从陕西省西安市市区向东北方向驱车大约60公里,阎良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外墙为赭红色的住宅小区,抗美援朝老战士解永江就住在这里。 96岁的解永江银发苍苍,声音洪亮。他行动不便,多年前就用上了拐杖。闲暇时他会看看新闻联播、听听评剧。 1951年2月19日夜,解永江随部队由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过江入朝,

text

记志愿军烈士程树增: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后勤尖兵

(文/包昱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苍松挺立,翠柏葱葱,气氛一片庄严肃穆。在陵园烈士墓群西区五排六号,长眠着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的志愿军烈士程树增。他的墓碑上镌刻着如下碑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直工科科长程树增同志,志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功绩显著。于1952年7月在朝鲜长丰郡城山洞光荣牺牲,时年三十岁,为悼念烈士特树碑碣永垂不朽。去打仗,就有可能牺牲程树增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山

text

志愿军文艺兵田光秀:“战壕就是我的舞台”

(文/张博群)最近这段时间,媒体刊发了许多有关抗美援朝的报道,我每篇都一字不落地看,看一次哭一次啊。记者到访时,84岁的田光秀老人正戴着眼镜,眼睛紧贴着报纸,认真读着。老人把每篇报道都单独抽出来,装订在一起。记者翻开这一厚摞报纸,上边满是批注和泪渍。作为一名歌唱家,田光秀自豪地说: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唱响了歌声,战壕就是我的舞台。再艰苦也要笑着唱歌田光秀1949年参军时还不满13岁,是第四野战军中

text

志愿军老战士南启祥:“走路不掉队,打仗不怕死”

(文/徐扬 丁非白)他是朝鲜战场上的娃娃兵,15岁随部队先后两次入朝作战,17岁时冒着敌机轰炸在坑道中举起右手宣誓入党他后来成为将军,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一提起抗美援朝仍热血沸腾。在84岁的南启祥心里,戎马一生无所惧。虽然那时候年纪很小,但是我有信仰,走路不掉队,打仗不怕死。南启祥在朝鲜时留影(受访者供图)按下血指印请战入朝家住沈阳的南启祥头发虽已花白,但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得直直的,用一口浓重

text

志愿军老战士刘克仁:“我把下巴留在元山港战场”

91岁的刘克仁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你可能看不出来,我的整个下巴都是假的,后接上去的,牙也都是假的。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儿女孝顺,国家给我们这些离休老兵们的待遇也非常好,我很满足了。刘克仁说。1947年2月1日,当时还未满18岁的刘克仁在学校响应参军号召,加入了能征善战的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1948年,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刘克仁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二年晋升为排长。1950年,随部队

text

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多次赴朝作战 身负20余处伤疤

孙景坤近照。辽宁省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沈阳10月19日电 题:96岁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多次赴朝作战 身负20余处伤疤 作者 王景巍 宫旭 “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回忆起数十年前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96岁的孙景坤眼含泪水地说:“我想他们呀!”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人,1948年,24岁的他参军入伍,从此南征北战。 回忆起自己在抗美援朝

text

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首战端掉美军加强团指挥部

(文/白涌泉)深入敌后插入敌人心脏,侦察敌情、伺机而动这是朝鲜战场上一支来自中国的特种部队。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上著名的新兴里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陆军最精锐部队第7机械化步兵师加强团31团(号称北极熊团),并缴获其团旗。其中,27军中有一支特种部队,入朝首次作战就端掉了北极熊团的指挥部。志愿军老兵李昌言就来自这支部队。运用三角战术提升战力我们没见过帐篷,就知道那是个篷子。

text

志愿军老战士萧模林:率领炮兵成功阻敌被编入教材

(文/吴子钰)听说记者来到鞍山采访,90岁的老战士萧模林不顾腿脚不便,扶着助步车到小区门口迎接。这天,老人特意换上了自己在北京定制的深绿色军装,还将自己历经数次战役所得的纪念章和奖章擦拭干净,整整齐齐地别在了前胸。说起自己的军旅生涯,萧老神采奕奕,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炮火连天、南征北战的峥嵘岁月。保家卫国兄妹齐上战场萧模林出生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一个革命家庭。抗日战争期间,父母曾多次掩护和帮助东北抗日联

text

志愿军老战士娄文业:“先不换防,打了这仗再回国!”

(文/包昱涵)今年94岁的娄文业嗓门不小,谈兴甚浓。在辽阳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提起曾经的峥嵘岁月,老人难掩激动。我经历的战斗多,在战场上总是冲在前面。作为一名1946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娄文业在1950年入朝作战时,算得上是战斗经验丰富了。勘敌情、躲轰炸、领炮车声情并茂的讲述中,老人仿佛又成了70年前那个穿梭于枪林弹雨间的炮兵连长。山沟里到处都有我的脚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不分前方和后方

text

志愿军汽车兵杨殿生:“炸死算牺牲,炸不死就拼到底!”

(文/汪伟 李宇佳)点火、挂挡、踩油门,战火纷飞中,杨殿生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那是一段距离死神最近、却也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年88岁的杨殿生,当年曾作为汽车兵,在朝鲜战场上承担快递员的角色把物资送往前线,把伤员接回后方。我们运多些、运快些,就能多救活一些人。杨殿生一边说一边用手重重地拍在腿上,炸死算牺牲,炸不死就拼到底!战友鲜血染红驾驶座1950年冬季,由于需要加强军队运输力量,第45军要求每连

text

志愿军老兵孙孝忠:“打仗最终还要靠那股子精神”

(文/汪伟 张博群)说实话,没想过能活着回来。今年89岁高龄的原38军老兵孙孝忠近日接受采访时说,很多志愿军战士都不给家里写信,他们都默认自己已经死了,这就是向死而生吧。经历过战争的人,没人喜欢战争。孙孝忠感叹,对于他们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兵来说,和平时光来得太不容易。出其不意,把敌人包饺子赴朝作战前,参加过平津战役的孙孝忠随部队一路南下追击敌人,那时的他还是个没怎么摸过枪的新兵。

text

庞兴海:名字刻上烈士纪念碑的“活烈士”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日电题:庞兴海:名字刻上烈士纪念碑的“活烈士” 张金娟、董宝森 他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一位军休干部,16岁起参加革命工作,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战斗;他90多岁依然身体康健,名字却被镌刻在一座烈士纪念碑上。他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的老英雄,名字叫庞兴海。 见到老人时,他刚风尘仆仆从山东老家探亲回来。“上一次回家是在8年前。”庞兴海说。离休后,老人

text

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三渡鸭绿江战沙场 献身山城村甘务农

(文/于力 高爽)他叫孙景坤,今年96岁,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盛夏,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条偏僻的小巷,一间不起眼的平房。见到有人来,瘦弱的孙景坤赶忙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起,用力挺直佝偻的腰背,和蔼地招呼来访者。听不清了。孙景坤指指耳朵,拿起身旁挂着多枚军功章的志愿军军装放在腿上。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老英雄一边抚摸着军功章,一边讲起70年前的烽火岁月。三过家门不入 三渡江水卫国19

text

志愿军报务员关长义:“炸弹来袭瞬间,我本能地护住电台”

(文/丁非白)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香柏路的一栋普通民宅里,记者见到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关长义。他虽然身材消瘦,但身板挺拔、步履矫健,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衣着仍然整齐干净,一丝不苟。谈起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曾担任报务员的关长义现在仍有一股子冲劲,国家让我去,我就去。共产党员冲在前,打在前。那个年代,大家的思想就是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从来没怕过。在轰炸中幸运地活下来1948年,18岁的关长义由一

text

美国最长寿二战老兵迎111岁生日 曾在非洲裔美国人部队服役

报道称,这位名叫劳伦斯•布鲁克斯的老兵1909年9月12日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二战期间,他在第91工程兵营服役,这是一支主要由非洲裔美国人组成的部队,他曾随部队前往新几内亚和菲律宾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