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 湖南资兴“借水行舟”赋能“绿色经济”发展

何戊英利用民宿平台售卖自家农产品。 尧遥 摄 中新网郴州11月5日电 题: 湖南资兴“借水行舟”赋能“绿色经济”发展 记者 邓霞 洗杯子,泡茶水,50岁的何戊英招呼着客人,手里的活也没搁下。 “就在民宿里做点事,一个月工资两千多,有时还会卖点农产品,日子过得挺好的。”眼前的何戊英扎着头发,穿着黄色的呢外套,满脸笑容。 水天一色的东江湖。 邓霞 摄 但在五年前,何戊英的生活并不如意。

text

四川泸定:产业“开花结果”迎“蝶变”

郭洪强介绍自家苹果的优势。 祝欢 摄 中新网泸定9月3日电 (祝欢)“我们村54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种了苹果。如今,苹果种植基地有900余亩,现在村里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3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黄草坪村村支书康茂全介绍道。 走进黄草坪村苹果种植基地,红苹果、青苹果挂满了枝头,果香诱人。“这里已经由曾经的土包包变成了现在的绿水青山。”康茂全说,根据多年种植经验,黄草

text

关城脚下有个“旅游村”:邀客西行慢游 探秘边塞文化

近日,随着暑假的来临,具有浓郁丝路文化特色的嘉峪关乡村旅游成为了游客的中转站,长城脚下的黄草营村,来此“打卡”游玩的旅客明显增多。 丁思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2日电 (记者 丁思)“步行于长城顶端,游客可以从高空俯瞰村民种植的万亩花海;游玩结束后,直接来长城脚下体验锅盔制作、剪纸、嘉峪关小调等特有的边塞文化,放慢脚步,体验别样的大漠戈壁。”甘肃嘉峪关峪泉镇黄草营村党总支书记王丽英今年51岁,

text

野生动物“守护者”:十年如一日救助 让它们活下去

  野生动物“守护者”:十年如一日救助,让它们“活下去” 湿地、草滩、公益林、乡村等,今年39岁的朱继勇,一有时间就去巡逻,查看这些地方有没有受伤的野生动物。同时,在湿地、林地投食,让回家、路过的鸟儿有食吃。 朱继勇是甘肃省嘉峪关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干部,也是嘉峪关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员。 近年来,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改善,当地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和迁徙的驻足地。同时,野生动物保护和救

text

排爆手毕监康的抗“疫”:没有容错纠错,办砸了就是人生最后一次

疫情期间,济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排爆中队中队长毕监康处置了4起废旧炮弹紧急任务,其中在莱芜发现的2枚废旧60毫米迫击炮弹,现场距离村居近,长途运输风险非常大,最难处置。 济南公安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排爆手毕监康的抗“疫”:没有容错纠错,办砸了就是人生最后一次 中新网济南3月7日电 题:(抗击新冠肺炎)排爆手毕监康的抗“疫”:没有容错纠错,办砸了就是人生最后一次 作者 孙婷婷 张航鹰 “

text

给生态留足空间 为生活创造未来

给生态留足空间 为生活创造未来(小康路上·绿色力量) 编者按:搬出自然保护区,搬离风沙肆虐的地方,搬出黄河滩区……在很多地方,村民迁离自然条件恶劣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住进新家。 在迁入地,移民们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在迁出地,封山育林、防沙治沙等措施让生态得以恢复。生态搬迁,给生态保护让出了空间,也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500余农户搬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向富裕 留住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