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伊拉克國防部長躲過“伊斯蘭國”狙擊手襲擊

伊國防部長奧貝迪當天在伊北部薩拉赫丁省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狙擊手襲擊。奧貝迪本人逃過一劫。

text

聚焦 | 全球難民狀況及其成因

今年以來,歐洲正遭遇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危機。外來難民不斷沖擊歐洲,愈演愈烈。難民潮引發的經濟社會問題和人道主義危機,已成為歐洲一些國家難以承受之重。難民是怎麼形成的?難民和移民有什麼區別?當前全球難民的狀況是什麼樣?新華國際在此對這些問題作一梳理。

text

偷渡死亡路折射土耳其難民困局

一艘從土耳其愛琴海城市博德魯姆前往鄰近希臘科斯島的小船2日受損沉沒,12名敘利亞難民溺水身亡。事件中,一張兒童遺體的照片在土耳其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關注。

text

貝爾神廟不再:IS爆破毀滅敘利亞古跡

“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當天下午制造大爆炸,“就算是聾人也能聽到這次爆炸”。

text

伊拉克空軍炸死數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

伊拉克軍方30日發表聲明稱,伊空軍近日出動戰機空襲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西部安巴爾省的一處秘密據點,炸死數名涉嫌策劃發動日前伊軍兩名將軍遇襲身亡事件的“伊斯蘭國”高級頭目。

text

潘基文就設立在敘使用化武聯合調查機制提交建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7日表示,按照安理會決議要求,他已就設立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聯合國聯合調查機制向安理會提交建議,以對敘利亞境內化學武器襲擊進行調查。

text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確曾計劃攻擊伊核設施

以色列政府曾先後於2010年、2011年、2012年計劃對伊朗境內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但是上述計劃因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

text

美國證實“伊斯蘭國”二號頭目被擊斃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1日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二號人物法迪勒·哈雅利在18日美軍一次空襲中被炸身亡。

text

"伊國"處決敘文物泰鬥 残忍遺體示眾

極端武裝“伊斯蘭國”在中部歷史古城臺德穆爾(又名巴爾米拉)處決了一名82歲的前文物部門主管,還把他的遺體示眾。

text

解讀:開羅劇烈爆炸,誰的襲擊?

新華國際報道,據埃及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在20日早的汽車爆炸事件中,至少有8人受傷。這起汽車爆炸事件發生在埃及首都開羅市郊的國家安全部門大樓和法院附近。

text

以色列撤離十年,加沙何去何從?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以色列10年前撤離加沙地帶,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實施長期隔離政策的一部分,導致加沙地帶與約旦河西岸完全分裂,巴勒斯坦人建國夢想變得更加渺茫。

text

“伊斯蘭國”暗殺名單曝光 鎖定1400名西方官員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揚言,已經通過網路黑客拿到1400名西方軍政界人士的資料,準備將這批人列為攻擊目標。美國國防部正對此展開調查。

text

克裏對美國國會批准伊核協議表示樂觀

美國國務卿克裏11日表示,奧巴馬政府有望獲得足夠國會議員的支持,落實上月達成的伊朗核協議,他對此“很有信心”。

text

從塔利班之變看恐怖勢力之“權杖交接”

據新華國際報道,阿富汗上月傳出塔利班頭目奧馬爾死訊的消息之後,外界紛紛猜測奧馬爾之死將對塔利班以及塔利班與政府間和談造成影響。實際上,其影響遠不止於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奧馬爾之死將進一步削弱“基地”組織的影響力,而巴格達迪領導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將有機會進一步做大。

text

"伊斯蘭國"血洗摩蘇爾 民衆:這裏每天都在流血

伊拉克官員7日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去年占領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後,在當地及周邊地區殺戮超過2000人。“伊斯蘭國”對外發布的“死亡名單”顯示,遇害者包括警察、律師、官員和醫生等。

text

伊核協議激起連串反應

美國總統奧巴馬5日警告說,如果美國國會阻撓伊朗核協議的落實,將加速伊朗擁有核武器的進程,並有可能引發一場中東地區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