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黎巴嫩真主黨稱美國是“最大魔鬼”

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25日在貝魯特說,無論在伊朗核問題協議簽署前還是簽署後,美國都是真主黨的“最大魔鬼”。

text

美國正式向伊拉克交付首批4架F-16戰機

伊拉克與美國20日在伊北部拜萊德空軍基地舉行首批4架F-16戰機交付儀式。

text

媽媽,請您原諒我——在敘利亞受訓恐怖分子的親歷

​“我想跟我同齡的年輕人說:不管是上學的,還是跟我一樣思想的年輕人,你們不要輕信所看見的一切(暴恐音視頻),不要感情用事,要理性思考判斷。”

text

沙特淪為IS重災區 接下來會是誰?

沙特內政部18日發表聲明說,沙特搗毀一個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有關聯的網路,迄今已逮捕431人。

text

新聞分析:伊核協議達成為伊朗翻開歷史新一頁

美國對伊朗銀行業的制裁切斷了伊朗銀行與世界金融體系的聯繫,相當於切斷了伊朗經濟的“血液循環”。

text

國際觀察| 伊核談判達成協定影響幾何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伊朗核問題談判14日取得重要突破,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和伊朗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text

世界在位時間最長外長、沙特前外交大臣費薩爾病逝

沙特阿拉伯王宮辦公廳9日晚發佈通告說,曾擔任沙特外交大臣長達40年的費薩爾親王當天在美國病逝,享年75歲。他是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外長。

text

伊核談判最後衝刺 各方立場十分接近

分析人士認為,在強烈政治意願的推動下,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呼之欲出,維也納或將在一週內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

text

伊核談預定截止日 伊朗人靜靜等待

“國家的領袖們應該多考慮民眾的生活。先是和伊拉克進行八年戰爭,然後又是核問題,經濟制裁。還要折騰多久?我們已經疲憊不堪了。”

text

埃及總檢察長遭襲傷重身亡

據埃及官方媒體《金字塔報》網站29日報道,當天早些時候遭遇爆炸襲擊的埃及總檢察長希沙姆·巴拉卡特終因傷勢過重身亡。有埃及媒體報道說,一個自稱“吉薩人民抵抗運動”的組織通過社交網站宣佈製造了襲擊事件。但幾小時後,該組織又撤消了這條消息。

text

科威特清真寺自殺式爆炸製造者為90后青年

26日發生在伊瑪目薩迪克清真寺的自殺式爆炸襲擊製造者為一名沙特阿拉伯籍青年,生於1992年,名叫法赫德·蘇萊曼·阿卜杜勒-穆赫辛·阿勒卡巴阿。公告說,法赫德於26日淩晨通過機場海關入境,當天中午在伊瑪目薩迪克清真寺引爆捆綁在自己身上的爆炸物。

text

新聞分析|穆爾西死刑透露埃及政局風向

埃及開羅刑事法院16日宣佈維持對前總統穆爾西越獄案的死刑判決,並以間諜罪判處其終身監禁。因越獄案和間諜案一同被宣判的還包括多名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領導人與支持者。維持穆爾西死刑判決並非意料之外,然而其背後透露的埃及政局風向值得關注。

text

埃及法院維持對前總統穆爾西的死刑判決

當天,穆爾西還因間諜罪被判處終身監禁。因越獄案和間諜案一同被宣判的還包括多名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領導人與支持者。

text

新聞分析:伊核最終協議恐難按期達成

伊朗至少在約談科學家和檢查軍事設施這兩點上恐難有退讓餘地。消除分歧不僅需要時間,還將考驗各方的智慧。

text

“伊斯蘭國”坐大背後的大國博弈

分析人士指出,“伊斯蘭國”剿而難滅有可能成為反恐一個常態,各方表面上展示出“除惡務盡”的決心,實際上卻基於各自戰略考量“徐徐圖之”。

text

伊拉克軍隊為收復拉馬迪發起大規模行動

伊拉克民兵組織“人民動員組織”發言人艾哈邁德·阿薩迪26日上午通過伊國家電視臺宣佈,伊安全部隊、什葉派和遜尼派民兵當天同時在西部安巴爾省和北部薩拉赫丁省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力圖收復被“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佔領的安巴爾省首府拉馬迪。

text

“伊斯蘭國”製造的“人間悲劇”

最近兩周,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流離失所者擠在這裡,急切地等待過河。61歲的朱梅裏回憶說:“對於等候在幼發拉底河西岸每個絕望的人來說,跨越浮橋就是一個夢想,因為它意味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