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牙买加 | 一代人中的伟人

APD NEWS

text

作者:刘莉莉

在牙买加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牙买加有两件国宝,一件是享誉世界的蓝山咖啡,另一件就是著名歌手、“雷鬼”音乐明星鲍勃·马利。在牙买加人的心中,鲍勃·马利是他们的民族英雄,这不仅源于他对世界流行乐的贡献,还因为他是公认的代表劳苦大众的音乐人。  

在鲍勃·马利仅仅36年的短暂生命里,他在为世界乐坛创作诸多脍炙人口歌曲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我第一次听鲍勃·马利的歌,是坐在金斯顿“飞马”酒店的房间里,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使馆的一位朋友送给我的马利歌曲精选专辑《传奇》(Legend),立刻就被他那富有磁性而略带黑人慵懒感觉的声音所吸引。通过他的歌声,我了解了一个超越歌手意义的马利,一个同情底层民众疾苦的心灵歌者,一个反对种族主义,倡导和平世界的艺术家。

到了牙买加,自然要去寻觅鲍勃·马利的足迹。鲍勃·马利1945年出生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实际上,他是一个混血儿,父亲是英国军官,母亲是牙买加的黑人。马利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心脏病过世了,母亲带着他在贫民窟艰难度日。对于儿时的马利来说,最令他快乐的两件事便是足球和音乐。
鲍勃·马利1961年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出版了多张专辑,《出埃及记》《点燃》和《燃烧》都是十分畅销的唱片,让全世界认识了牙买加独特的音乐流派雷鬼乐。上世纪70年,牙买加政局动荡不安,暴力犯罪肆虐,鲍勃·马利便把音乐当成了抵御暴力的武器。他创作的音乐,号召黑人们摒弃矛盾和分歧,团结自强,从而俘获了大批歌迷的心。1981年,鲍勃·马利因皮肤癌去世,年仅36岁。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写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完成了工作,飞回了故乡。”

现如今,当你来到金斯顿,想要追寻一下这位备受推崇的世界级音乐家的足迹,就一定不要错过鲍勃·马利故居博物馆。

鲍勃·马利的故居位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一片居民区内。这里是马利生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的许多广为传唱的歌曲都是在这里创作出来的。马利去世后,他的遗孀丽塔·马利将故居改造成一家博物馆,于198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不过,马利的家人不允许参观者在这里拍照或摄影。

故居的大门并不起眼,是一座十分简陋的拱形门楼,两边的立柱刷着色彩鲜艳的油漆,看上去像是一座幼儿园。引人注目的是,门楼正中央悬挂着马利的头像:他留着胡须,梳着夸张的”,露出灿烂的微笑,好像是在欢迎参观者的到来。

进入大门,便来到了鲍勃·马利和“雷鬼”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巧的小院子,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马利的经典铜像。他穿着“马利风格”的劳动布衬衫和牛仔裤,左手抱着吉他,右臂高举,食指指向天空。他闭着双眼,嘴巴微张,好像在深情地低声吟唱,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

小院内的围墙画满了鲍勃·马利的卡通头像,采用的都是大红大绿这样十分艳丽的颜色,造型也极为夸张。此外,无论是院内的小木屋、还是围墙,甚至是装饰用的吊椅,无一不被明艳的颜色所充盈,充分展现了加勒比国家热情而欢快的风格。

院子里有一片不算宽敞的草坪,那是主人生前踢球的地方。草坪的旁边,是一辆破旧的老式吉普轿车,停放在一个木制车篷内。据说,这是鲍勃·马利生前的座驾,他就是开着这么一辆简朴的吉普车,带着他的乐队,四处奔走举办演唱会,传播他们的抱负和理念。在牙买加,有一种说法,只有鲍勃·马利可以不关车门就去办事,根本没有人会偷他的东西。

参观完小院,便可进入马利生前居住的别墅内。这座简朴的殖民风格二层建筑,是他的住所,也曾经是乐队的录音棚。别墅一楼的房间内陈列着“雷鬼”乐队演出的一些印刷品和纪念品,同时还有马利生前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过,遗憾的是,马利生前并未获得过格莱美奖,死后却被列入格莱美名人堂,这点身后哀荣也算是对“雷鬼”乐迷的补偿吧。

别墅的二层是马利的卧室,里面陈列着他的吉他。卧室旁边是厨房和起居室。起居室也已被打造成了一间陈列室,里面悬挂着马利和乐队其他成员的珍贵照片和画像,同时还摆放着一辆自行车,这是他们向发行商运送唱片的工具。

此外,在这一层中,还陈列着鲍勃·马利1978年第一次访问非洲时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他在津巴布韦独立庆典上演出的照片。当时马利是唯一一名被津巴布韦当局邀请的外国艺术家,他一直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生中最辉煌的荣誉。

博物馆内还有一个特殊的展间,而鲍勃·马利差点在这个房间中丧命。那是在1976年,鲍勃·马利计划在牙买加举行一场名为“微笑牙买加”的演唱会,当年正是牙买加的大选年,来自人民民族党的曼利和牙买加工党的西加斗得如火如荼,使整个国家几乎分裂成了两派。每天,人们因为政见不同而相互谩骂和厮杀,暴力犯罪成了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马利也对局势做了一些评论,但被解读为是对曼利的支持,而当时的西加有着深厚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背景。

惨剧很快发生了。就在“微笑牙买加”演唱会举行的前一天,数名枪手冲进乐队的排练厅疯狂扫射。马利和他的妻子丽塔、以及乐队经理人受伤,但所幸无人死亡。一颗子弹打进马利的胳膊,直到他去世时都没有被取出来。人们后来将这起袭击定性为政治谋杀事件。

正当人们为马利的命运担心的时,“微笑牙买加”于袭击发生两天后在国家英雄公园照常举行,马利带伤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民心。演唱会后,马利离开牙买加,前往英国疗养,在那里逗留了18个月。现如今,在他们遇袭的房间内,张贴着当时刊登这起事件的报纸,旁边空白的墙壁上甚至还嵌着射进木板内的弹片。

整个参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观看一个时长大约半个小时的纪录片。在影片中,参观者回顾了鲍勃·马利的一生和他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说,马利的每一首歌曲都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和平等主义的期望和渴盼,“从头脑的奴役中解放自己,只有我们自己能放飞我们的思想;不要怕什么原子弹,因为没有谁能阻挡这个时代……”

上世纪70年代的牙买加是一个高犯罪率的国家,花上十美元就可以买凶杀人。马利一直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呼吁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团结的追寻。马利1978年养伤回国后,举办了“一份爱,一份和平”音乐会。演出中,他将牙买加总理曼利和他的最大政敌西加的手握在一起,高高地举过头顶,感动了现场所有的观众。他的这一象征理解与宽容的举动也被永载史册。

也许真的是应验了那句老话“天妒英才”。1981年,年仅36岁的马利因癌症去世。牙买加人民民族党领导人、总理曼利在悼词中说:“他是一个天才。属于那种一代人中才可能出现一个的伟人。”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