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名畫展結束倒計時 獨家對話法方策展人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戴盈

李娜)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週年特展”將於6月15日閉幕,本週進入最後倒計時。這個為期兩個月的展覽受到了觀眾的熱捧,博物館專門開闢了夜場。

展覽是如何設計的?為什么是這十幅油畫?為什么沒有中世紀作品的身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獨家專訪了法方策展人塞西爾·麥頌奈芙女士。

記者:您有沒有預見到法國名畫展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

麥頌奈芙: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辦一個吸引人的展覽上。我們想有可能會取得成功。實際上,參觀人數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記者:您對這個展覽自身的期待是什么?您想傳遞一個什么信息給中國觀眾?向後者展示什么?

麥頌奈芙:我們的目標是和中國大眾分享法國歷史和文化遺產的一個片段。從一開始,尋找共鳴就處於整個展覽項目的中心,並決定了它的形式和進程。在距離法國幾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展廳的佈置讓參觀者宛若徜徉於法國博物館之中,同時我們還播放了一些短片,讓觀眾可以對作品、藝術家、作品所討論的主題以及作品在藝術史中的地位有更多的了解。

我們既帶來了中國家喻戶曉的畫家如雷諾阿、畢加索的傳世之作,也向觀眾介紹在法國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在中國沒那麼出名的藝術家,如拉·圖爾和費爾南·萊熱的作品。這個展覽為中國觀眾了解法國繪畫的多樣化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

記者:前後只用了4個月時間來籌辦這麼一個重大展覽,有沒有遇到什么挑戰?

麥頌奈芙:整個展覽就是一個挑戰,一個集體挑戰。首先是你怎麼安排時間表,安排物流,怎麼去協調。其次是內容:我們如何去總結法國油畫的歷史?從16世紀到20世紀70年代,從《佛朗索瓦一世》到畢加索生前最後時期的創作。第三個挑戰是你如何打通關聯性:把每一幅深深烙印在我們文化中的經典作品介紹給一個可能首次看見它的大眾?通過什么手段來介紹?

記者:如何從五家法國博物館裏選出這十幅作品的,而不是其它的佳作?

麥頌奈芙:我們有幾個選擇的標準:藝術家要有名,作品本身的地位,主題是不是具有普世性。此外,我們還要考慮作品是不是在可以出借狀態,它們的保存情況如何,它們能否承受旅行而不冒太多風險。

記者:為什么法國名畫展選擇了這四個主題:藝術與權力、愛與誘惑、人物形象與現代、光與影?

麥頌奈芙:在展覽中,每一幅作品都被放在了代表收藏它的博物館的展廳中。通過配圖的文字和短片介紹,每個參觀者可以加深對單獨作品的了解。而主題則相反,它讓觀眾得以將作品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這種聯繫超越了時間和藝術流派。我個人覺得關於權力、人物形象、情感的問題是昨天、今天,此間或彼處的藝術家都共同思考的問題。

記者: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個展覽是講法國藝術史的故事。實際上,這十幅作品也僅涵蓋了從16世紀到20世紀中後期。為什么做如此安排?

麥頌奈芙:是的,展覽是回顧法國藝術史。當然,你不能把這看作是一個窮盡之旅。它只是讓你對它最美的一些視覺類創作有一個認識。對我們而言,明智的選擇是將展覽局限在一個更統一的油畫類型下,而不是去做一個編年史並陷入無法協調的大雜燴中。因此,濃縮在5個世紀裏,使得展覽得以首尾呼應。必須承認一點,這次展覽並沒有一幅中世紀油畫。不過,要考慮到一些現實因素的限制:中世紀油畫都是在木質板面上創作,以金箔為底,很脆弱。經不起長途運輸和環境改變。

記者:能介紹一下由您負責策展的其它在中國或者法國的展覽嗎?

麥頌奈芙:我正在為巴黎的盧森堡博物館籌備一個都鐸王朝展,明年3月開幕,與倫敦國家肖像畫廊合作的項目。這個展覽主要講述了這些國王和王后的生活如何啟發了藝術家,並創造了一個傳奇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