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节】主旋律剧为何流行?行业大佬们这么看

界面新闻

text

伴随最近的高考,《觉醒年代》再度上了微博热搜。此前,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入围名单中,《觉醒年代》入围八项提名,#觉醒年代yyds#登上微博热搜。

在本届白玉兰电视论坛上,《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讲述了一件趣事。“我昨天落地以后负责接待我的是志愿者小李,他很自豪地跟我讲,这部剧他不仅看了,还四处安利,还买了很多周边。我才知道周边就是很多朋友根据这个作品做了一些衍生的开发,像是鲁迅先生的‘不干了’标志被绣在帆布包上。”年轻人对这部剧的喜爱可见一斑。

作为电视剧行业的风向标,白玉兰奖向来对现实主义力作青睐有加。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白玉兰奖更是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大年。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10部现实主义作品中,有6部为重大题材剧集,包括展现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艰苦斗争的《隐秘而伟大》、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跨过鸭绿江》、铺展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画卷的《觉醒年代》、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回眸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2》、致敬全民战疫的《在一起》。

主旋律剧大放异彩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创作规律?这对新时代电视剧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为什么主旋律的作品能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引发这么多年轻人讨论?各大平台在主旋律作品上还有哪些思考和布局?在本届上海电视节的论坛和采访中,界面文娱获得了答案。

1

曾执导过《理想照耀中国》的导演傅东育认为,很多人把主旋律作品归结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和节点下的产物,但在他看来,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做出这样的判断,何为主旋律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在之前若干年的创作过程当中把主旋律概念化了?我们是不是把主旋律高高地搁在了天花板上?这些问题非常复杂。我理解的主旋律是表达这个民族这一群人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以及理想。于是所有的生活细节包括对于历史的映照和关联都会在作品当中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表达,这样的作品自然而然会对受众有感染力。”在傅东育看来,主旋律作品是一种情感的传承、理想的传承。

针对“神仙打架”的白玉兰入围作品,在白玉兰电视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主题创作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很大成果,分析入围优秀作品,都是在认识生活、还原生活、高于生活这三点上有很好的实践。

认识生活,要求主创一定有下生活的能力,真正跟上时代步伐。《山海情》多次调研、《觉醒年代》编剧创作历时多年……正因如此,作品才获得观众的认可。

《山海情》剧照

《山海情》编剧王三毛提到,创作这部剧是2019年11月突然接到的任务,他们从闽宁镇到西吉县,然后辗转福建。但也正是因为这次深入生活的采访,让他意识到创作的艰巨。比如,吊庄移民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兴致不高,原因是吊庄移民的故事被采访过太多次,拍过电影也制作过舞台剧,但观众都不太喜欢。再加上扶贫攻坚题材的剧集去年有几十部,同类题材如何突围?最终,王三毛选择放弃常规的创作思路,不写变迁史,而是写104万吊庄移民户的心路,“最终我们用乡土文学的写法,写他们从一块土地搬到另一块土地的经历和心灵变迁,这一试,我们才走到了现在。”

还原生活要求还原真物、真事、真情、真理。《在一起》播出后,网上点评用得最多的词就是“还原”,因为高度还原抗疫情景,作品才有千钧之力。

在《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看来,真实是这部剧最核心的创作方向,“真”不仅体现在剧本上,而要落实到包括导演二度创作等方方面面。比如剧中陈独秀住的院子、院子里的树,门前的那条路都是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而设置。“当时我们查了大量民国初年北京的影像资料,比如我看到一个法国人拍的中国的贝勒府的门前,都是沟沟坎坎,一辆马车走过去,尘土飞扬。贝勒府门前的路都是那样颠簸的,就可以想象出当时普通的北京胡同是什么样子。”

于是,张永新在剧中把这个历史的真实细节还原出来,同时加入了一种隐喻性的表达。有一场戏是陈独秀、蔡元培、胡适三个人谈到新旧文化之争。在那场戏里,他有意识地拍摄了污水积的路面,拍到有人往路上仍砖头。这样一种表达凸显了新旧文化之争的艰难博弈。在《觉醒年代》中,类似这样多元、诗意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

《觉醒年代》剧照

《跨过鸭绿江》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也分享了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时,要如何选择历史材料的经验。为了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用40集故事承载“全景式史诗般”的目标,《跨过鸭绿江》请到了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史的专家,请他们帮助编剧在“全景式再现”的要求下多反复筛选,最终在出兵决策,五次战役,以打促谈的史实中确定了必须保留不能遗漏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尤其是战斗英雄,最终以强纪实叙事还原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图景。

高于生活则要求文艺作品概括生活的普遍性、典型性,并进行艺术提炼,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引导性,引导广大观众去思考,去感动。

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从来不回避矛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指出,文艺创作要注重“两果”: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效果。文艺作品可以揭示矛盾和问题,但最终的结果和效果应该是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

这种光明和希望在《觉醒年代》中有着强烈的昭示。张永新提到,这部剧之所以不同,一是避开了已经被讲述过太多次的建党后的党史故事,而是选择回溯“船从哪里来”这段观众更陌生的历史,“聚焦从红楼到红船短短6年的时间,中国人思想上发生的巨变。”第二,在创作《觉醒年代》的过程中,他无数次体会到国家大命运和个体间的呼应关系,“百年时间的沧桑与轮回在《觉醒年代》里都有体现,这种呼应让我的感触特别深,那就是革命先烈付出了那么多,就是让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不是仰视不是俯视,是我们中国人堂堂正正的感受。”

2

《光荣与梦想》剧照

《播火1920》海报

在中国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透露,全年系统将排布“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剧目:电视剧《中流击水》《大决战》,纪录片《山河岁月》《绝笔》《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重大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文艺节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音诗画文艺晚会》等,形成接连不断、疏密有致、高潮迭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氛围,唱响庆祝建党百年的高昂主旋律。

后续,总台还将推出《那时他们正年轻》《那时他们的爱情》《那时他们的友情》《乘着大巴看中国》《C大调》等一批创新视听场景、着力新技术应用、联动大屏小屏、互动策划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展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级编辑宋炯明表示,围绕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了《理想照耀中国》《诞生地》《青春龙华》《同心—永远和党在一起》《播火1920》等五部纪录片,从不同角度再现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第一出品方的40集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是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百年的重点项目,目前正在东方卫视热播。

此外,上海广播电视台还将推出电视剧《功勋》《战上海》和8K歌剧电影《贺绿汀》,动画片《百岁少年请回答》和《火星计划:哈哈!地球人》等影视作品,力争打造覆盖全年龄段的红色精品。

电视剧龙头企业华策影视同样在主旋律作品上进行了长远布局。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透露,华策在3年前就进行周密的规划,重点打造了三部献礼剧:主控的《我们的新时代》《绝密使命》,和参与投资的《觉醒年代》。

《我们的创作》聚焦新时代,以十八大以后优秀基层年轻党员为代表,在真实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力图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新时代。全剧48集,分6个单元,分别聚焦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党员村医扎根基层,社区志愿者、民间救援团队等故事,将一个个平凡人生与时代相结合,展现青年党员为代表的广大中国年轻人,对党的奉献精神的传承,描绘新时代中国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时代风貌。

赵依芳表示,华策在新主旋律的创作上始终坚持三点理解:第一,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配置高质量的创作和制作,必须投以较高的成本,保障其品质。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史本身就是一部民族的青春奋斗史,必须用年轻化的表达,让年轻人更加喜爱,产生广泛的共鸣。第三,优秀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是人类共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自强奋斗的故事,用国际的表达方式传播出去,相信能够获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主旋律影视剧特殊的形态对于探索新时代电视剧的发展模式同样有重要意义。

SMG副总裁、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认为,从去年的《在一起》到今年的《功勋》,创新的时代报告剧不断丰富电视剧的样态和形式,“在这样一个新的电视剧样态之下,在一个重大主题之下,把多个单元剧和多个中篇剧进行集束式的、资源重整式的重磅性推出,对推动中国的短篇电视剧和中篇电视剧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江苏广电参与的扶贫题材电视剧《石头开花》搭建了多个团队,在20集的体量里讲述了10个迥然不同的扶贫故事。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幸福蓝海集团董事长蒋小平透露,在9个月的创作时间里,团队一直在深入生活,充分沟通,“各个题材不能重复,扶贫的表现方式要有变化,人物要有变化,文化特征要有变化,绝不能简单重复。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10个创作团队进行统筹,在这方面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