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警务进社区“老大难”变“样板间”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镇化率逐步提升,城市开放吸引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居民小区逐步成长壮大,社区治理任务日益繁重。
针对这一实际,西宁市公安局科学把握基层社会治理规律,精准聚焦社会治安关键环节,努力推进“枫桥经验”与高原治理特色高度融合,创新开展“科技+社区警务”工作,依托科技手段服务群众、调处纠纷、防范风险、过滤隐患,一些曾经棘手的“老大难”小区,逐步变身为引领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社区”,有力提升了公安工作效能。
智慧安防实时预警
“我们小区是一个城中村安置小区,住户民族成分复杂,房屋出租量大,人员流动频繁,秩序也比较混乱,村里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出门。”提起以前的杨家寨新村,村党支部书记丁军德脸上略带苦涩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但这两年,通过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杨家寨村在整合原有175路高清视频监控的基础上,新增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人脸门禁、高空抛物监测和视频周界前端感知设备,实现了“人进留影、车进留牌、机进留痕、秒级响应”。2019年,小区两类案件同比下降46.7%,今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
今年5月的一天,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派驻杨家寨的社区民警冀军谋正在警务室调解一起婚姻纠纷,突然他的警务通手机收到一条智慧安防系统预警,小区一位独居老人已经连续3天没有出门。接到预警消息后,冀军谋立即联系老人家属前来探视,结果发现老人不小心摔倒骨折,随即民警帮助家属将老人送医救治。
“小区的这些安防设施真的比我们子女还贴心,我妈住在这里我们心里踏实。”老人的长女事后说。
“掌握大数据就能掌握主动、掌握先机、掌握未来,我们要把大数据建设搞上去,决不能耽误和错失推动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机,背负历史的骂名。”西宁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潘志刚在全市公安机关大数据工作推进会上说。
虽然是西部欠发达城市,但西宁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的理念和决心却不差。早在2018年,西宁公安机关就开始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启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2个,还有18个小区正在加紧施工中。这些智慧安防小区充分结合本地特色实战需要,进行了自主研发设计,整套系统前有人脸抓拍、高清监控等设备站岗,后有强大的智慧安防小区平台支撑,实现了小区内人、车、物所产生的用水、用电、车辆、门禁一卡通、外来人员进入等数据的实时汇聚碰撞、关联分析、预警预测。
同时,西宁智慧安防小区移动警务App的研发上线,使社区异常预警信息可及时推送至社区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方便社区民警第一时间掌握小区各类动向,及时开展处置工作。
“以前采集信息,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去敲门‘扫楼’,费时又费力,现在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居民是否在家,有针对性地入户采集信息,并且很大一部分信息已经由前端采集系统替我们做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分局廿里铺派出所社区民警李昊说。
人力科技深度融合
“2020年7月28日,对于我们社区警务工作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有了全省第一位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副局长丁涛满脸笑容地介绍。
很多小事能在家门口“就近办、一次办”或者“网上办”,是群众最朴实的愿望。“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便是西宁公安积极回应群众需求的一项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西宁市公安局大力推行“社区民警进社区班子”工作,争取让社区民警从“局外人”变成“家里人”,全面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决策和党建工作,最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
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48名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已全部上岗履职,他们联动各方力量投入群防群治,服务社区居民。
“妈,您下午不用再往市区跑啦,咱社区警务室就可以办啦,真方便。”城西区北商业巷社区居民李晓某高兴地告诉正准备去派出所办理居住证的妈妈。其实,不仅是居住证,从今年开始,高考政审、参军入伍政审等手续也都已经在社区试点直接办理。西宁公安服务群众的距离在一步步缩短,便民服务的清单在一次次拉长。
“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上岗了,如何更高效地服务群众,成为摆在西宁公安面前的一道课题。三维码这个新兴科技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通过一番研究,西宁公安在全省首次推出三维码智慧警务平台,并自主开发社区“楼宇经济”“民警热线”便民服务手机小程序,实现了基础信息一站采集、情报线索一拍即传、办事指南一点推送、服务群众一网通办。
每个社区警务室门口和小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都挂着一张公示牌,上面有“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的照片,还有10多个三维码,群众通过扫描三维码,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民警,并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监督打分,还可以查询各类办事指南,直接联系到具体的办事民警。
“现在,我一天平均接到20多个群众咨询电话,都是咨询一些户口迁移、出入境证件办理、犬证办理和开各种证明的事儿,虽然说忙了些,但能让群众少跑一趟,我心里就踏实一分。”城西分局彭家寨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政飞说。
“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加三维码一键通办的新模式,加速了西宁公安“人力+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通了服务辖区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把公安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群防群治邻里守望
“我的居住证办下来了吗?”“居住证明天就能办下来,你可以下午过来取。”
“我家楼上漏水了,墙面有裂缝,怎么办?”“我就是你的楼上邻居,我马上检查,实在抱歉。”
这是西宁公安局城中分局南川东路派出所民警“邻里牵手”微信群里的普通聊天记录。像这样的微信群,仅城中分局就有338个,入群98235户,覆盖群众近30万人。
近年来,西宁市公安局坚持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立足“枫桥经验”蓝本,依托科技手段,试点推进“邻里守望”工程,通过建立“邻里牵手”微信群,推出“指尖办事”“全时在线”“预约领导”等创新举措,进一步畅通群众工作渠道,聚集基层治理力量,最大限度实现了社会治理问题的自我防范、自我消化。
“警官,我家对门经常有一群年轻人晚上大吵大闹”,根据此信息西宁公安成功破获一起聚众吸毒案;“警官,我家对门又来了新租户,不知道备案了没有”,根据此信息西宁公安成功抓获网上在逃人员井某某……“邻里牵手”微信群不仅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更是成为一间“网上警务室”,一个实时在线的网上“岗哨”。
截至目前,西宁公安通过“邻里牵手”微信群办理服务群众事项8883件,化解矛盾纠纷472起。“邻里牵手”微信群作为基层综合工作“落脚点”、社情民意“情报点”、解决治安问题“执勤点”、为民办事“服务点”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新形势下“邻里守望”的新路子正在形成。
图① 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北大街派出所民警楚立志与社区居民交流。
图② 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南滩派出所民警李耘英进小区入户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