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缅甸人徒手挖幸存者

APD NEWS

text

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5 年 3 月 28 日,缅甸中部实皆省发生 7.9 级强震,震源深度 30 公里,引发连锁地质灾害。截至 3 月 29 日深夜,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通报,地震已造成 1644 人死亡、3408 人受伤,另有 139 人失踪。这场被专家称为 “近 70 年最强”的地震,不仅摧毁了曼德勒、内比都等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将缅甸本已复杂的政治局势推向风口浪尖。

作为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超过 1500 栋建筑夷为平地,包括著名的玛索亚尼寺院和百年佛塔。在仰光通往曼德勒的主干道上,桥梁断裂、路面开裂,救援车队被迫绕行乡间小路。当地居民描述:“房屋像纸牌一样倒塌,呼救声整夜不停。”由于电力系统瘫痪,救援队只能借助手电筒在废墟中搜索,一名救援人员坦言:“没有生命探测仪,我们只能趴在地上听是否有动静。”

地震发生后,缅甸军政府宣布实皆省、曼德勒省进入紧急状态,但救援行动因内战持续受阻。联合国报告显示,震区同时存在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交火,仅掸邦北部就发生 7 次空袭。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紧急呼吁:“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让救援物资抵达灾民手中。”

国际社会反应迅速。中国首批救援队携带 22 吨物资于 29 日抵缅,联合国拨款 500 万美元启动应急机制。但美国的援助承诺却引发争议,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近年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实际落实存在不确定性。

余震频发使局势雪上加霜。截至 30 日凌晨,已监测到 12 次余震,最高达 7.5 级。实皆省一座水坝出现裂缝,威胁下游数万居民安全;曼德勒机场跑道变形,导致国际救援航班无法起降。更严峻的是,雨季即将来临,地质专家警告:“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二次伤亡。”

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曼德勒总医院人满为患,血库告急,抗生素和止痛药严重短缺。一名护士描述:“我们只能用床单为伤员止血,有些重伤员在等待手术时失去生命。”

这场灾难暴露出缅甸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皆断裂带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近百年已发生 12 次 7 级以上地震,但建筑抗震标准长期被忽视。英国地质学家指出:“曼德勒的高层建筑建在冲积平原上,如同沙滩上的积木。”

政治动荡更使危机复杂化。自 2021 年军政府夺权以来,缅甸陷入内战泥潭,超过 150 万人流离失所。国际救援委员会报告显示,震区 60% 的人口依赖人道主义援助,地震使这一数字攀升至 85%。

面对危机,中国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承诺提供 1 亿元人民币援助,包括帐篷、药品和食品。云南省救援队徒步进入灾区,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泰国、印度等邻国也派出医疗团队,协助救治伤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 “搁置分歧,共同应对这场人道主义灾难”。然而,缅甸军政府与反对派的对立仍在持续,有民间救援组织抱怨:“我们需要的是安全通道,而不是军事对抗。”

这场地震不仅是对缅甸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国际社会团结的挑战。当余震仍在持续,1600 多个生命的消逝提醒着世界: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需要超越政治分歧的共同行动。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