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呈現“量”“質”齊升

text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曹軼

楊媛媛)今年恰逢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成立十週年,儘管面臨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動蕩和國際經濟不景氣的不利影響,十年來中阿關係依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雙邊合作的“量”和“質”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表示,十年來中阿合作論壇已建立起十餘項合作機制,為中阿友好交往創新了模式、拓寬了渠道,成為新形勢下雙方集體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給中阿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對外經貿大學中阿經貿關係研究中心發佈的《中阿經貿關係發展進程2013年度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阿拉伯國家經濟發展多元化,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間的貿易額及相互投資快速增長。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04年中阿雙邊貿易額僅為367億美元,2013年攀升至2388.6億美元,其中與海合會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達到1653億美元,佔總額近70%。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前駐土耳其大使姚匡乙認為,中阿經貿關係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阿合作論壇這一重要平臺。十年來,在論壇框架下已成功召開五屆中阿企業家大會,會議有效推動雙方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能源合作已成為中阿經貿關係發展的重要動力。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從阿拉伯國家進口原油達1.33億噸,佔中國總進口量的47.2%。為加強雙邊能源合作,雙方分別在三亞、喀土穆和銀川召開了三次中阿能源大會,會議成為雙方圍繞能源開發和安全、新能源利用等問題開展集體對話、協調和合作的新平臺。

與此同時,外交部前副部長楊福昌指出,近年來中阿非石油貿易也實現快速發展,在雙邊貿易額中佔比過半,這說明雙邊經貿合作已經日趨多元化,經貿結構持續改善和優化。

對於未來中阿貿易該如何進一步提高,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阿合作論壇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認為,儘管中阿經貿合作迅速發展,但是離雙方預期仍有差距,雙方應增加互信,消除疑慮,擴大雙邊政治、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

中阿合作論壇建立十年來,人文交流是發展最快、成果最明顯的領域之一,雙方參與人文交流的人數大幅上升,人文交流的領域明顯拓寬。

朱威烈介紹說,十年來中國設立阿拉伯語專業的高校也已增至三四十所,而阿拉伯國家中也有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同時中國在埃及、阿聯酋、黎巴嫩、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開設了12所孔子學院。

此外,中阿雙方建立了中阿文明對話暨中阿關係研討會機制,先後在北京、利雅得、突尼斯、阿布扎比和烏魯木齊召開了五次會議,有效促進中阿文明的相互了解,推動兩大文明相互學習借鑒,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