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沙化治理率已达93.24% 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 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本报讯 (记者 王罡 赵波 李羽佳)4月22日,年近古稀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一如既往地在定边县狼窝沙忙活着,他见证并参与了陕北“绿进沙退”的历史进程。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同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中国的防沙治沙是

text

“马路临工”的自救与突围

本报记者独家探访合肥市一家临工集散中心,记录其中的变化——“马路临工”的自救与突围 疫情期间,临工们在合肥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等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马路临工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侧影。20世纪初,由于交通便利,合肥包河区凌大塘附近逐渐形成民工聚集地,高峰时,每天有五六千名临工聚集,工人每天“打游击”找工作。疫情之下,他们的就业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 ---------

text

吉林西部出现沙尘暴 “沙墙”过境遮天蔽日

沙尘肆虐白城 冯丹 摄 中新网白城4月3日电 (郭佳)吉林省白城市3日中午遭遇沙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当天,局地巨大的“沙墙”像海浪一样滚滚向前。 记者3日晚间从白城市气象局获悉,这是白城市今年遭遇的首场沙尘天气,强度超过常年。截至记者发稿时,白城市天气晴好,沙尘天气基本移出境内。 白城与科尔沁沙地相邻。白城市气象局介绍,这场沙尘天气的行进路线大致由北向南,境内镇赉县的监测点最先监测到

text

广州排水:东晓南路地陷为雨水冲刷所致 正在回填

广州排水:东晓南路地陷为雨水冲刷所致,正在回填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徐振天 3月31日早上,广州市海珠区东晓南路北往南方向昌岗街道办事处路段发生地面塌陷,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地面塌陷是由近日连续降雨雨水冲刷导致,经地质专家勘测,地陷范围不会继续扩大,目前相关部门正对塌陷坑口进行回填处理。 31日中午1时许,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东晓南路地陷现场看到,塌陷处已被围蔽,

text

新疆景区举行“迎春祈福”系列活动引客归来

“罗布人”将鱼放生在沙漠边缘的湖里。 庞博 摄 (抗击新冠肺炎)新疆景区举行“迎春祈福”系列活动引客归来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22日电(常学辉 庞博) “愿疫情早日散去,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每个善良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伴随着“罗布老人”阿木东·艾木东一声“开寨”的宣告,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迎春祈福”活动21日开始,游客们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祈愿和对亲朋幸福安康

text

禁野升级下的甲鱼养殖户:村里的池塘变成一潭死水

陈泽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政府出台一个规范性的文件,指导养殖户怎么去养殖、出售,这个才是关键。

text

给生态留足空间 为生活创造未来

给生态留足空间 为生活创造未来(小康路上·绿色力量) 编者按:搬出自然保护区,搬离风沙肆虐的地方,搬出黄河滩区……在很多地方,村民迁离自然条件恶劣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住进新家。 在迁入地,移民们开始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在迁出地,封山育林、防沙治沙等措施让生态得以恢复。生态搬迁,给生态保护让出了空间,也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500余农户搬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向富裕 留住美丽

text

他从编代码到治黄沙 12年来种下近4万亩梭梭树

12年来,种下近4万亩梭梭树,贾其煜—— 从编代码到治黄沙(小康路上·绿色力量·生态扶贫故事②) 核心阅读 从一名北京中关村的程序员,到家乡甘肃临泽的治沙大户,贾其煜的人生来了次极速转折。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鼓励下,他开始了在沙漠植绿、发展沙产业的创业之路。 12年过去,林场不仅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屏障,还通过解决就业、发展肉苁蓉种植等,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让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text

内蒙古“硬核”老人孟轲:让1500余亩荒漠变绿洲

图为孟轲和他种植的梭梭。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阿拉善1月6日电 题:内蒙古“硬核”老人孟轲:让1500余亩荒漠变绿洲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有一位名叫孟柯的古稀老人。退休前,他驻守边防保家卫国;退休后,他保护生态绿化家园,用17年时间绿化了荒漠1500余亩。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沙漠

text

紫禁城600岁刷屏,王旭东:让故宫活起来

“我们将迎来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辞旧迎新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给人们带来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