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仅耗时9天,伦敦版“方舱医院”——由伦敦国际展览会议中心改装成的南丁格尔医院搭建完成,且已在4月7日开始接受首批新冠肺炎患者。英媒《独立报》报道称,这所医院将收治重症患者,可提供多达4000张配有呼吸机的床位。
今日,武汉“解封”。 两个多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座城市的宁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封城”。 如今,武汉上空的疫情阴霾渐渐散去,生活正回归正轨。但这些数字却是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封城76天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 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一场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网站4月2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已成为现今国际秩序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自疫情暴发以来,北京的应对举措便受到举世关注。文章表示,对中国政府的抗疫努力进行分析,人们能够从中提炼出有效阻断疫情的若干决定性因素。现将文章总结的中国阻断疫情的八点经验摘编如下:首先是中国领导层的果敢决断,它对拥有1100万人口的武汉采取了极其严格的隔离措施。正是严格限制居民的社交接触,才为中国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6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尽管英国首相约翰逊感染新冠肺炎且病情恶化,他不会采取措施与副总统彭斯“保持物理距离”,以确保美国政府的“延续性”。
35岁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突然“红了”—— 《人民日报》称赞他是抗疫时期的“生命摆渡人”,《新闻联播》评价他“聚拢温暖、守护英雄”,有媒体开始称呼他“平民英雄”,还有人尊他“义士”或者“大侠”。 从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到为金银潭医院解决用餐问题,再到给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在国内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凡人汪勇毅然决然地走出了第一步,从一名快递小哥成为了医护人员的“大
这虽然是个生物科技领域的“新闻”,可因其可能跟治新冠病毒有关,引发了海量关注——中国科学家披露,目前已筛出一大批高结合强度的抗体和多个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体。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四院院士”谢晓亮称,其团队从70个康复期病人血浆里的30万个B细胞中,筛选出300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序列,正在测试根据这些序列生产出的300个抗体蛋白。目前已筛出一大批高结合强度的抗体和多个有出
长江日报消息,随着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日期的临近,市民们对小区封控管理政策的关注与日俱增。4月5日,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防控组相关负责人罗平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
资料图:北京地铁公司在工作日早晚高峰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图为北京地铁应急中心。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杜燕) 自2020年4月8日(周三)起,北京地铁8号线(北段)、9号线、房山线和亦庄线工作日早晚高峰将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在降低客流高断面区段列车满载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同时,兼顾低耗环保、降本增效。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地铁运营保障
到了4月8日,很多人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其实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武汉城门打开,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警报解除,也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放松,这一天是离汉通道恢复通行,不能等同于整座城市放开小区封控管理。
铁路沿线各地区和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有关部门,要与铁路部门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信息,督促落实安全防范和防灾减灾措施,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等。
战“疫”每日观察丨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的缺口是怎么补上的 4.2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从全国调集医疗关键物资支援武汉……“4.2万”这个数字,和那段日子里的举国同心聚力,都已被历史铭记。在重症患者数量逐步下降、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之际,我们不妨简略回顾一下,当时在湖北、武汉出现的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的巨大缺口,是怎么补上的。 人与物的一时短缺凸显抗疫之艰难 在境外疫情加剧蔓延、全球医
这些勒痕就是我们的战“疫”纪念章 □ 本报记者 黄洁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简洁 “刚开始是工作24小时休息24小时,中途有几天境外进京流量增大,最长一次36个小时连续作战。说实话,也累,也困,但想到这是一场必须要胜利的战‘疫’,就有精神了。”说这话的是北京市大兴区检察院书记员牛文星,这段时间,他同4名同事一起,加入首都国际机场入境进京人员的转运工作中,昼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而与此同时,
尽管中国自身对医疗防护物资仍有较大需求,世界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已提出要从中国采购医疗物资,但了解到卡塔尔急需从中国采购医疗物资时,我们克服困难,迅速协调,支持有资质、有信誉的企业优先向卡塔尔出口了两批共400万只医用口罩和64万瓶消毒液,支援卡塔尔兄弟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