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翻拍的青年时期朱汝完(后排左一)、吴江枫(后排中)与家人在浙江的合影照片。 张添福 摄 中新网西宁8月12日电 题:浙江夫妇扎根青海高原半世纪:观天测地,献完青春献子孙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听着狼叫,赶赴高原气象站;挖野菜、捋草籽垫肚子;观测时别着手榴弹放哨;帮同事耕地,用自家种子播种……在青海南部高原,来自浙江金华的朱汝完和老伴吴江枫,扎根高原半世纪,观天测地、瞭望高原,献完青春献
图为航拍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资料图) 胡贵龙 摄 中新网西宁3月23日电 题:从陆地到航空:青海交通“先行官”为扶贫“保驾护航”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父母双双残疾、下雨房子漏水、一家五口蜷缩在一张大炕上、挖个坑就是卫生间……下吾端智曾给中新网记者诉苦,“那时候,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几百元。这话说给别人听,人家都不信!”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50岁的藏族汉
图为被困事主向搭救者献哈达表达心意。张希红 供图 中新网西宁2月15日电 (记者 张添福)近日,在青海高原,一辆私家车被困黄河岸边,获众人携手搭救。 15日,青海省西宁市居民张希红向中新网记者介绍,日前,自己和三家亲友,驾驶两辆私家车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的黄河岸畔,在春节假期享受自然之美。 “我们抵达黄河岸畔,这个地方原先也停着几辆车。”张希红说,“我的亲戚将车开到黄河岸边
图为李加才让在儿童福利院工作。(资料图)尖扎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西宁1月27日电 题:青海藏乡古稀老人:用一辈子上好“爱的教育课”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继一年前捐助价值3000元的抗疫物资后,几日前,古稀之年的藏族老人李加才让再次委托子女,向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 “有困难,定相助”——这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申宝路社区的李加才让最朴素的愿望。 勤俭持家一辈子,但
图为张立接诊。(资料图)尖扎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西宁1月11日电 题:天津援青“使者”的高原“不了情”:有限时间释放最大光和热 作者 张添福 近十年,34个中央国家部门,17家央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直有关部门和玉树、果洛、黄南、海西等自治州,以大量人力、物力、智力、财力投入,助力青海相关州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来自天津的援青医生、教师,分别讲述自己与高
中新社青海尖扎1月8日电 (记者 张添福)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的“藏家大院”,8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四合院”。 这家“藏家大院”总占地面积10754.19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10818平方米,融合了民俗博物馆、多功能会议厅、演艺厅、藏式酒吧、酒店等。 “‘藏家大院’是一进四合院布局,建筑整体风格以仿古院落为主,结合藏
图为青海省尖扎县德吉村2016年建设初期(左)与2020年的对比。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供图 中新网西宁12月31日电 (记者 张添福)辞旧迎新之际,中新网记者通过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卫星遥感中心(自然资源青海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图像数据,观察过去五年青海易地扶贫搬迁之力。 经过多年持续奋斗,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图为黄南州民众在同仁市双朋西乡卫生院体验藏药浴。(资料图)马怡睿 供图 中新网西宁11月20日电 题:青海藏乡医改见闻:公共卫生分片区,滨海“外援”传帮带 作者 韩明媚 张添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中藏医文化源远流长,但常见病、慢性病、高原病、地方病多发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助力综合医改向纵深发展?如何真正让民众享医改便利、得医改实惠? 中新网记者从
图为黄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加才让在上李家村调研。(资料图)韩丽 供图 中新网西宁10月13日电 题:青海:“软弱涣散村”里四任“第一书记”交接脱贫接力棒 作者 韩丽 张添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上李家村,曾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贫困落后村、矛盾问题村! 登上“软弱涣散黑名单”的上李家村,几年前,赶上了精准扶贫好时机——黄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把
图为现如今绿意盎然的达日县。 李江宁 摄 中新网西宁9月24日电 (李江宁)24日,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日前,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省林草局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进行了中期现场检查。专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高海拔地区城镇造林绿化的年度目标任务,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项目经过三年实施,通过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杂
图为王鑫(右)在青海西宁参加对口援青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张添福 摄 中新网西宁9月10日电 题:天津情牵青海黄南十周年 助推藏乡翻天覆地展新颜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尖扎,对我而言,是一个从未听过的地方。”王鑫说,在天津报名对口援青后,他就急忙在地图上找寻“尖扎”的下落——那是黄河上游的一个县城,人口仅几万人。 图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在青海开展捐赠。(资料图) 尖宣 供图
图为“非遗”传承人和“三区”工作者参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培训班开班仪式。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尖扎9月7日电 (记者 胡贵龙 张添福)“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副县长李力科7日说,如部分传统手工艺者设计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搭建起传统工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以及大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青海:绿水青山筑起脱贫致富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青海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旅游、民族手工艺、特色农业等产业上做文章,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眼下,正是青藏高原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节。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大批游客来这里感受高原风情。 德吉村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51户村民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的30个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村
图为聂智才让抱着儿童走泥泞山路。(资料图)同宣 供图 中新网西宁7月31日电 题:追忆青海藏乡干部聂智才让:和民众打成一片,是最美“风景” 作者 张添福 马芝芬 “聂智书记是自己走上救护车的……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尽管时隔一个多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加吾乡的才让南加,说起与自己共事八年的乡党委书记聂智才让,眼噙热泪,感慨连连。 聂智才让1975年出生,2000年参加工作,
图为来玉村村民老宅(海拔3100米)与易地扶贫搬迁后新居(海拔1900米)对比。尖宣 供图 中新网西宁7月29日电 题:青海藏乡“第一书记”驻村日记:从山高路远到藏式新村 作者 张添福 苗养恩 从海拔3100米高原山区到海拔1900米的黄河岸畔,从山高路远的老宅到易地搬迁新村,从吃水难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短短几年,来玉村人盼得“来玉”。 吃水
图为“达顿宴”现场学生们表演藏族歌舞。 潘雨洁 摄 中新网西宁6月20日电 题:中国“五彩神箭之乡”:藏族学子演绎民俗冀在传承 作者胡贵龙潘雨洁 “今天第一次登台表演有点紧张,但同学们都在鼓掌,我唱得比练习时好,现在挺骄傲的。”20日上午,记者见到12岁的扎西东智时,他嗓子哑了,但笑得很开心。 在刚刚结束的“达顿宴”上,扎西东智和同学们身穿鲜艳亮丽的藏族传统服饰,围坐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
图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医生在基层诊疗。(资料图) 尖宣 供图 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新网记者25日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目前,该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平台已基本完成搭建,初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家庭医生服务签而有约,基层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民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2019年,青海省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县域紧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