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17日召開年度記者會,總結去年外交工作,展望今年國際局勢。拉夫羅夫在講話中回應了最近圍繞俄美關系的“黑客門”、“黑料門”等熱點事件,還透露了美國爲破壞俄日關系“使絆子”等內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7日結束對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尼、越南四國的訪問。6天行程中,他與四國政府官員談過經濟援助、討論過安保合作,卻給人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印象。16日晚,安倍在越南河內這樣總結此次出訪:“美國的參與對亞太和平與繁榮不可或缺,我們已就繼續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取得一致”,他還在河內力邀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早日與其舉行首腦會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一表示,唐納德•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和中國增長轉強,將提振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儘管美國下屆總統兌現其保護主義競選言論的任何舉動都將危及這種比較光明的前景。
美媒稱,隨著特朗普政府亞洲團隊已經成形,有分析人士說,與他在競選時給人的印象不同,特朗普非但不會離開亞洲,他可能會讓奧巴馬總統的“亞洲再平衡”成為現實——提升美國在亞洲的存在。
東國大學教授金榕炫說:“朝鮮將特朗普看做不可預測的人物,為了不給他留下攻擊的藉口,在克制著發言。”“但通過宣告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強調了存在感,正在觀望此後的發展。”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對來自兩個方面的危險發出嚴厲警告,這些危險一方面來自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另一方面則來自態度強硬且意圖破壞西方民主的俄羅斯。這凸顯了即將上任的下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一個重要盟國之間可能出現分歧的風險。
特朗普周五就任美國總統,向外再暗示會撤銷制裁俄羅斯,甚至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反映他銳意推行“聯俄制華”新路綫。在國際關係面臨大洗牌,中國如何應對新挑戰?香港又應如何自處?
美媒稱,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以及當選後的種種言行、包括一些人事任命讓很多中國觀察人士擔心,他執政後中美關係會急劇惡化甚至會發生正面衝突。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2017年是特朗普與中國“交惡”的錯誤時機,因為中國很可能會對任何外部的挑戰做出強有力的反應。
距離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就職典禮還有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美媒稱,隨著特朗普政府亞洲團隊已經成形,有分析人士說,與他在競選時給人的印像不同,特朗普非但不會離開亞洲,他可能會讓奧巴馬總統的“亞洲再平衡”成為現實——提升美國在亞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