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海潮】据塔斯社10日报道,俄罗斯国防工业界消息人士透露,按照计划,第三艘22350型护卫舰“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将成为俄军第一艘搭载“锆石”高超声速导弹的舰艇
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7月6日报道,美海军陆战队在上周发布的新闻稿中称,在首次部署到海军航空母舰之前,美海军陆战队第314战斗攻击机中队(VMFA-314)黑骑士(配备有F-35C闪电Ⅱ舰载隐身战机)迈出新的一步,该中队正式形成全面作战能力(FOC)。黑骑士中队作战参谋德里克海因茨少校在新闻稿中说:在圣迭戈米拉马、其他军事设施以及舰船上,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维护、发射和回收战机,开展各种训练实现这
美国空军F-22A隐身战斗机 资料图据美国《空军杂志》和“防务简报”网站10日报道,美国空军事故调查委员会(AIB)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10月30日9时30分左右,内利斯空军基地的一架尾号为06-4109的F-22战斗机,其辅助动力装置的排气舱出现过热状况,导致机身损坏,损失达269万美元
美国“福布斯”网站8日称,考虑到“战时中国对第一岛链的封锁”,美国海军也正在考虑参考当年日本“东京快车”的做法,利用濒海战斗舰、潜艇等作战舰艇执行隐蔽的快速补给计划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0日报道称,当天“海风-2021”军演闭幕式在乌克兰南部敖德萨港举行,乌克兰海军司令阿列克谢·内日帕帕(AlexeiNeizhpapa)宣布“海风-2021”军演结束,所有参加军演的人员高水平完成了各项演练任务。乌克兰军方称,此次“海风”军演规模为2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参演潜水员下潜330多次、参演舰艇航行12000英里、参演飞机飞行80多个小时。
图为市民带孩子看展。 吴玥瞳 摄 中新网重庆7月10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古代科技展”10日在重庆科技馆开展。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开发并推动优秀科普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的巡展项目之一,“中国古代科技展”重庆巡展精选了68件(套)展品进行展示。 展览分天文、机械、建筑、军事、井盐开采及科普活动区六大区域,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的科技发展历史,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科技人物典籍和科
俄罗斯国防部强调, 7月8日,波罗的海舰队海军航空兵的两架苏-24战斗轰炸机是在波罗的海中立水域上空进行预定的训练飞行,严格遵守使用领空的国际规则,没有侵犯其他国家的边界
为确定目标并防止其侵犯俄领空,一架波罗的海舰队苏-27战机升空,确认目标为法国空军“大西洋”ATL2侦察机,随后苏-27对其在波罗的海上空进行了伴飞
【环球网军事报道】塔斯社8日消息,俄罗斯空天军新闻服务部门周四表示,在演习期间出动图-160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向位于北极靶场的目标发射巡航导弹,并准确命中目标
据介绍,台湾空军先后采购了20架C-130H运输机(其中1架已于1997年坠毁),首批12架C-130H从1986年底交付台湾,服役时间早已超过30年,甚至比菲律宾出事的这架还要老
据美国《海军时报》6日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瑞贝卡·雷巴里奇称,舰队司令部对该事故的调查“目前正在审查中,预计今年夏天晚些时候将完成”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7月3日报道,俄罗斯黑海舰队新闻处当地时间7月2日通报,黑海舰队航空兵和南部军区的战机在黑海进行飞行演习,演练用导弹和炸弹袭击假想敌的舰船。黑海舰队新闻处称,海军航空兵的苏-30SM战机和苏-24M前线轰炸机参加了演习。南部军区的苏-27截击机和苏-34战斗轰炸机也参与其中。共有10多架战机参加了此次演习。报道称,假想敌的角色由萨拉托夫号和奥尔斯克号大型登陆舰扮演。这些战机
中新网7月6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完成了第九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一次飞行。 推文称:“该旋翼机完成了第9次、也是至今为止最具挑战性的飞行,以5米/秒的速度飞行了166.4秒。” 自4月19日在火星首飞以来,项目团队在逐渐提高“机智”号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机智”号的此次飞行距离约为6
中新社马尼拉7月6日电 (记者 关向东)当地时间7月6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索贝哈纳(Gen. Cirilito Sobejana)通报,4日在菲南部坠毁的C-130H军用运输机的“黑匣子”,已于5日上午11时被负责现场搜索的菲第220空运联队发现。 C-130是一种四引擎涡轮螺旋桨军用运输机,由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公司(现在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Lockheed, now
据法新社北京7月4日报道,中国航天员7月4日成功实施了该国首次双人出舱活动,在新的空间站外工作了约7个小时。报道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是雄心勃勃的中国太空计划的重要一步,该计划还包括让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和探月任务。6月,3名中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他们将在此停留3个月,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据中国媒体报道,4日早晨,其中两名航天员走出了天和核心舱。率先出舱的刘伯明通过机械臂来到工作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