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說,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的目的是擺脫敘總統巴沙爾,俄羅斯的目的是戰勝恐怖主義。他說:“耍兩面派手法總是很難。既對恐怖分子宣戰,又試圖利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以便在中東安排自己想要的人。”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以來,俄美之間口水仗不斷升溫。美俄關係非但沒有因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而破冰,反而趨於更加緊張。兩國以敘利亞為“前線”展開的戰略博弈,將給本已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俄羅斯駐敘利亞大使館13日上午遭到兩枚迫擊炮彈襲擊,其中一枚擊中使館屋頂,另一枚落在庭院內。事發時有許多敘民眾聚集在使館門前集會支持俄在敘軍事行動,所幸襲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此次炮擊是在俄戰機同敘軍方協同打擊極端組織目標,並取得顯著效果時發生的。究竟是誰炸了俄羅斯使館?
國際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難民危機並非突發之禍,其最重要的誘因之一是2011年前後西亞北非發生的“顏色革命”。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的顏色革命不但沒有讓西亞北非國家收穫“民主改造”的果實,反而讓這些國家陷入無休止的混亂、衝突,導致幾百萬難民流離失所。
當前,敘利亞國內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各方力量相互制約。在沖突爆發4年多以後,敘利亞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到底還能不能撐下去?面對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和美國的多重軍事行動,“伊斯蘭國”會不會徹底偃旗息鼓?
多災多難的中東,素來是各方勢力角鬥的“賽場”。自敘利亞戰端一開,這裏早成危機之疽,上千萬人顛沛流離,各派人馬混戰不休。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高舉“人權”大旗,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四面出擊,力圖推翻巴沙爾政權;另一面,戰亂間接促成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坐大,在伊拉克、敘利亞廣闊的權力真空地帶制造出一個邪惡的“怪胎”。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局長卡爾塔波洛夫在記者會上說,俄空天部隊在敘利亞的所有打擊目標都經過仔細研究,並且不止一次因“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躲藏在居民當中而取消打擊計劃。
歐盟為解決移民潮危機,准備向土耳其提供大規模經濟援助,並准備向土耳其公民提供簡化簽證程序等展示友善的方案。據報道,歐洲委員會說,在增加對土耳其經濟援助同時,還將“加強在土耳其沿海打擊偷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