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渭河源头”甘肃渭源:“溯源”生态文旅 赋能千年文化

7月17日,第四届渭水文化旅游节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开幕。图为渭源县境内航拍景象。(资料图) 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渭源7月17日电 (张婧)甘肃定西市渭源县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在2020年“脱贫摘帽”之后,当地官方又立足“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品牌,以千年渭河源文化为内涵,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使厚重的渭河文化借助现代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7日,第四届渭水文化

text

沈阳有个“奇妙的市”:在这里尽享夏日夜生活 人间烟火气

7月2日晚,“奇妙的市”——潮玩北市·虹动万夏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在沈阳老北市启动。 李晛 摄 中新网沈阳7月3日电 (李晛)“十三香””“磨剪子锵菜刀”“代写书信”等吆喝声,以及秧歌锣鼓声等沉浸式表演让游客直呼过瘾。7月2日晚,“奇妙的市”——潮玩北市·虹动万夏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在拥有近400年历史的沈阳老北市开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根脉,孕育着这个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text

一只羊皮筏子的见证:老区不“老”生机勃发

山西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内,展陈着一只摆渡过红军将士的羊皮筏子。 高瑞峰 摄 中新网吕梁6月30日电 题:一只羊皮筏子的见证:老区不“老”生机勃发 作者 高瑞峰 张晓辉 山西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内,展陈着一只摆渡过红军将士的羊皮筏子。 85年前,红军东征,羊皮筏子这一古老的摆渡工具,成为红军将士强渡黄河天险的“战船”。而今,纪念馆内这只凝聚着红色文化“根”和“魂”的羊皮筏子,划过岁月,

text

甘肃定西:由“十年九旱”黄土贫到“绿满陇中”产业兴

6月25日,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定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 徐雪 摄 中新网兰州6月25日电 (记者 徐雪)“今日之定西,过去一些干旱的区域降雨明显增多了,原来的‘和尚头’开始变绿了,区域小气候逐渐形成,生态效益已成为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在25日甘肃省委举行的“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定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 定西

text

湖北警方破获一跨省非法采砂案

图为“9.24”跨省特大非法采砂案27日在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开庭 江陵县公安局供图 中新网荆州5月28日电 (王帅)横跨七省市,构建“一条龙”黑色利益链,形成非法采砂垄断局面,盗采砂石470万吨,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由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公安局侦办的部督“9.24”跨省特大非法采砂案27日在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开庭,2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受审。 2018年9月24日晚,江

text

兰州启“文化熔炉”:“一点一景”增添城市“文艺范”

图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林一隅的秋景,色彩斑斓。(资料图)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供图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闫姣)飞天文化园、丝路金城园、彩陶博览园……今年以来,在过去“见缝插绿”式靓丽省城的基础上,兰州市整理融合黄河文化、马家窑文化、飞天文化等甘肃特色文化,用“文化熔炉”逐步打造“一点一景”的“文艺范”城市风貌。 13日,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资源管理科助理工程师

text

兰州小学生融本土元素创巨幅木刻版画晒“家乡美”

4月中旬,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学生创作巨幅《黄河之滨也很美》木刻版画,赞美家乡。 刘玉桃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9日电 (记者 刘玉桃 高莹)“最难的是绘画创作,最喜欢雕刻。”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安新月说,“因为喜欢,所以碰到困难会坚持,比如有时候刻不好也会厌烦,但不会放弃。” 近日,安新月和8名同学一起创作《黄河之滨也很美》木刻版画,这幅长4米、宽0.3米的木刻版画作品是他们

text

甘肃定西邀客乡村游:黄土高原赏“国色天香”回归田园

每年5月,绵延万亩的紫斑牡丹是甘肃省定西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名片。(资料图) 张婧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4日电 (张婧)渭水探源游、温泉康养游、李氏寻根游、文化观光游、乡愁守望游、冰雪体验游……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市依托独特的地方资源,推出多条精品出游路线,邀客回归田园生活,领略乡村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传统、传承、传神的流动历史,展现亘古

text

2021,我在嘉兴南湖等你!

编者按 跌宕起伏的2020年过去,这一年我们同心战疫,这一年我们倾力战贫。走过2020,我们共同经历、共同坚守、共同奋斗,我们彼此鼓舞、彼此温暖、彼此慰藉。迎来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将开启新篇章,我们的国家将迈向新征程。在日历翻过去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回首过去,我们也有理由憧憬未来。2021年,我们在这里等你…… 2021年,如期走来。 100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在

text

“空壳村”土地撂荒何解? 山西石楼加码农地托管促农业提档升级

截至2020年7月底,山西省石楼县累计托管农地11.3万亩。 刘瑞 摄 中新网吕梁12月31日电 题:“空壳村”土地撂荒何解?山西石楼加码农地托管促农业提档升级 作者 高瑞峰 高寄洲 青壮外出务工,老弱留守农村,这是大部分中国农村的现状。面对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的“空壳村”土地撂荒问题,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乡村振兴一个绕不开的结。 “以9名县委常委分别包联一家农业生产托管服

text

甘肃临夏:爆炒草鸡“做东”引农家饭“出山”寻“钱途”

身着厨师服的甘肃临夏州折桥村村民公开展演厨艺,吸引民众前来观看。 艾庆龙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30日电 (艾庆龙 李彬)临近元旦,因爆炒草鸡而红的折桥村呈现出繁忙景象,村民们收拾着院落和厨房,为即将到来的大批食客准备食材。 自家养殖草鸡,加之周边果园、菜园中的果蔬,在农妇烹饪下,一桌引人垂涎的爆炒草鸡由此“诞生”。难以想象,一盘爆炒草鸡却成为都市人呼朋唤友的由头,也成了折桥村的“新食尚”。

text

甘肃临夏构建全季旅游产品体系 2万余贫困人口“美丽”脱贫

11月27日,“临夏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 杜萍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7日电 (杜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登旭27日在兰州表示,近年来,该州建成4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创建1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扶持贫困户发展661个农家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玩雪”的全季节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形成,“通过旅游带动2.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text

“绿色蝶变”让耕读小村迈向振兴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绿色蝶变”让耕读小村迈向振兴 央广网横峰11月17日消息(记者胡斐)苏家塘距县城9.6公里,是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的一个耕读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苏。村庄生态优良,民风淳朴,全村67户共计270人。 村里生态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好好利用?那么多破房子怎么拆?围墙做得那么好舍得拆吗? 原来,早在2017年,村里还是房屋破旧,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落后村。

text

武警四川总队巴中支队官兵紧急救治受伤群众

14日21时39分,武警四川总队巴中支队机关营门执勤哨兵田谦发现一名女子神态异常,突然倒在营门警戒线处,田谦立即前往。原来,女子下班回家时,被一辆小轿车撞伤,肇事车辆逃离了现场。事后,女子在途经巴中支队机关营门口时突然倒地,哨兵发现后,当即向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和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员报告情况。勤务保障中队排长马家坤带领一名战士赶至现场,并将这名女子搀扶至营门卫兵室,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官兵对受

text

甘肃临洮设非遗中心守“乡愁” 活态呈传统技艺防“降温”

10月12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启动仪式。图为当地皮影戏传承人赵学兵(右二)带领班社表演影子腔。 张婧 摄 中新网甘肃临洮10月13日电 (张婧)唱大戏、耍皮影,赵学兵已是家族第四代传承人,11岁开始听戏、学戏、唱戏的他,在一方寸白布舞台的背后,“一坐”就是40余年。一口唱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可即便幕布上的皮影影件何其热闹,也抵不过台前幕后的戏瘾“持续降温”。

text

甘肃马家窑:陶艺教育列入校本课程 让千年文化“活”起来

9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马家窑文化艺术节在临洮县举行。图为马家窑文创产品吸引民众拍照留念。 张婧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5日电 (张婧)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因早期的人们忽视其价值,而使马家窑陶罐呈“碎瓦烂片”,散落民间,那时候的黄河上游民众“不识货”,陶罐若是完好无缺,就拿回家用作米面容器;若是破些角、缺个盖,则随意丢弃,坊间传言“土罐罐不值钱”。如何让这“沉睡”千年的文

text

呼和浩特征集“敕勒川味道”名录 近百种区域美食冲击味蕾

图为“敕勒川味道”--武川莜面进行现场制作。 张玮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11日电 (记者 张玮)“武川石磨莜面、托克托黄河炖鱼、和林格尔炖羊肉、清水河米醋……这些都是传承上百年的‘敕勒川味道’。”11日,在“敕勒川味道”品牌推广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初步列出一些“敕勒川味道”代表性名录。 当日,“敕勒川味道”品牌推广座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召开,会上通过专家、业界、媒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