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探访兰州41年手工月饼坊 馅料饱满指尖传递“人情味”

9月下旬,中秋节来临之前,马荣林手工月饼坊后厨已经拌好月饼馅。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高康迪 高莹 高展)擀面、调馅、包馅、压制、刷鸡蛋液……已经做了41年手工月饼的马荣林,每年在中秋前20多天开始准备月饼,早上8点开工,平均每天做200斤左右,现做现卖,“要想月饼的味道好,原材料的新鲜度很重要,馅料只会备好近一两天的量,保证月饼新鲜口感好。”马荣林说。 图为马荣林正在橱窗里

text

刘家峡水电站“体检医生”:“上山入地”提数据保大坝安全

刘家峡安全监测员们就像是大坝的“体检师”一样,深入大坝地下20米处提取数据,以监测大坝安全。图为晋洁(中)和工友正准备进入大坝。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3日电 (高展 艾庆龙)“医生是为病人把脉,我们则为大坝‘体检’。”刘家峡水电厂水工分场观测工晋洁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们通过观测大坝的变形、渗漏、环境量等数据,就是为了实时掌握大坝的“健康”情况。 眼前的晋洁,一头短发,皮肤白净

text

甘肃榆中建“窑洞宾馆”守乡愁 近郊乡村游魅力增引客留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车道岭村里开设的窑洞宾馆。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10日电 (黄婉怡 高展)时值秋日,幽幽山涧,河水伴着小路一同蜿蜒,道路一旁独门小院,格调古朴极具地方风情……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车道岭村的窑洞宾馆,正以独特的“个性”向游人诉说着生态乡村游的魅力。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过去的车道岭村“十年九旱”,村民们靠种地维持基本生活,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土地大面积撂

text

石羊河流域“沙乡”换新颜:民众置业揽胜 生态经济“双赢”

8月下旬,镜头下的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碧绿的湖水静幽幽镶在沙海里,滋养着沙乡近30万民众。 阙道华 摄 中新网兰州9月4日电 (崔琳 高展 黄婉怡)入秋以来,阻断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会师”的红崖山水库库区流水潺潺,周边机井自流成泉,滋养着沙乡近30万民众。多年来,该生态区除了成为候鸟翔集的场所,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景。 8月下旬,航拍镜头下的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

text

甘肃天祝藏族县居民“种青稞,一家人有饭吃”的观念变了

8月28日拍摄的甘肃武威市天祝县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红笋,今年天祝县种植高原蔬菜已超过10万亩。 阙道华 摄 中新网兰州8月30日电 (记者 殷春永 高展)“微信收购群里通知说,豌豆价涨到了10块钱,乘着好价格,得抓紧采摘。”齐海田8月下旬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甘肃河西走廊“门户”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处暑时节,其境内山间草地绿,空中白云漂。 当地居民张

text

沙漠边缘的“虎口”求生:甘肃民勤与沙为战渐占上风

8月下旬,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老虎口依靠“沙障+梭梭”模式压沙造林的场景。 阙道华 摄 中新网甘肃武威8月26日电 (高展 崔林)“这个地方叫老虎口,不是地形长的像老虎,是因为前些年这里风沙暴虐,狂风吹起时,飞沙滚石,如老虎般怒吼。”甘肃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白生忠说,经过民勤人十几年努力治沙,随处可见的梭梭和网格牢牢锁住了流沙。 民勤县三面环沙,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其中老虎

text

甘肃夏河借非遗节庆展藏族风情 引客“探秘”推文旅发展

8月22日至24日,“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夏河第三届拉卜楞香浪节”在夏河县赛钦草原举行。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 (高展)“去年就和亲友们说好了,今年香浪节来我家草原过。”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族小伙齐扎说,他提前好几天就在草原上扎好了帐篷、搭起灶具,摆好饮料水果,来迎接远方的亲友。 22日至24日,“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夏河第三届拉卜楞香浪节”在夏河县赛钦草原举行。现场

text

长庆油田巡线女工:远离城市喧嚣 每日徒步山间查管线

夏末的清晨,长庆油田长庆实业集团五蛟西采油作业区64片区长张庆红和工友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巡视原油管线。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8月8日电 (侯志雄 高展)夏末的清晨,甘肃庆阳黄土塬上凉风袭过,沟壑中绿植满目。长庆油田长庆实业集团五蛟西采油作业区64片区长张庆红和工友们头戴安全帽,身披石油红工装,肩扛工具,开始了一天的第一次原油管道巡线工作。 她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说话干脆利落。中新网记者采访

text

兰州“桃”醉季 果农守正创新育“甜蜜”事业

8月4日,“相约蟠桃盛会?畅游十里桃乡”2020年兰州安宁蟠桃会暨桃王大赛开幕。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8月4日电 (刘薛梅 高展)近两年,“80后”朱宗贵接下父亲手里的活,一边延续着“古法”种植桃树,一边看书、上网查些桃树种植技术,“树和人一样,要少吃多餐,勤施肥、勤浇水有利于果树的成长,结的果子自然好吃。”朱宗贵说,连日来,每天都有人自驾游带着老人或是小孩到果园里采摘鲜桃。 4日,“相约

text

甘肃镇原军嫂:丈夫殉职,伺候公婆12年替夫尽孝

7月30日,朱红红正在庆阳市人民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 高展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7月31日电 (高展 白勇涛)夏日清晨,甘肃庆阳黄土塬上的风中略带几丝微凉。一大早,在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病房里的朱红红去打水,给正在住院的母亲擦洗。 朱红红和哥哥已经轮流在母亲身边,没日没夜的照顾老人一周,由于缺少睡眠,她的眼神中略显疲惫。此时,她不仅担心母亲的病情,也牵挂着老家的公公和婆婆。 朱红红与儿子一起

text

甘肃西峰农户转动脑子跟市场 种养循环铺实脱贫路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村民班岁虎给牛群添加草料。(资料图) 盘小美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7月31日电 (高展 盘小美)“哞哞”“咩咩”……夏日午后,顺着蜿蜒的油路来到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的塬边咀梢,耳边传来声声牛羊“协奏曲”。循声进入养殖场,一群群牛羊在树林下悠闲地散步、进食,养殖场的主人班岁虎正在给添食加水。看着眼前肥壮的牛羊,班岁虎满脸笑意:“这两年,牛羊市场行情好,收入不错

text

甘肃环县“滚牛洼”变身秀美山川 村民搬迁路上乐悠悠

甘肃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刘旗村通过易地搬迁后,发展育苗林果产业。(资料图) 李文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7月29日电 (高展 李文 杨蕊)“出门滚牛洼,地无二亩平”这是46年前,甘肃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刘旗村当地村民最朴实的生活描写。 环县居陕甘宁三省交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宁夏的西海固同被称为不宜人类生存之地。46年前,在时任曲子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蔡生宝带领下,将刘旗村条件最

text

甘肃“医生妈妈”:带着孩子帮扶 高原普及科学喂养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民医院内,援藏医生诊治新生儿。(资料图)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9日电 (闫姣 高展)将孩子转学至高原地区的“医生妈妈”、两个月掌握基础藏语的“眼镜大夫”……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民医院,从省城来的健康扶贫帮扶队伍,与高原地区医院及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医生妈妈”弓毅谷从医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于今年4月来到夏河。因此前该科已有三位同事先后来夏河

text

津医助甘肃静宁“医疗扶贫”:增医患信赖度 降跨院转诊率

7月下旬,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人民医院内,对口帮扶的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专家(左一)陪同该院医生一同查房。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8日电 (闫姣 高展)晚上9点发病,10点被家人送到医院,11点医生已做好了手术准备,不到一个小时手术就结束……因突发急性心梗,在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人民医院就医的吕砚花,如是描述了她从发病到住院的整个过程。“非常快,效果也明显,发病时疼得‘说不出话’,手术后‘整个

text

甘肃西峰菜农组团“取暖”:设施大棚内鲜果蔬菜映笑脸

西峰区什社乡任岭村设施蔬菜基地的西红柿种植大棚里,工人们正在绑拉绳。(资料图) 盘小美 摄 中新网兰州7月17日电 (高展 盘小美)“以前我到果园打零工,一年干不了几天。今年从4月6号开始到这里干活,每天的工钱是100元,每月干20多天,能挣2000多块,收入不错,而且离家也近。”近日,在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任岭村设施蔬菜基地,正在大棚里打理辣椒苗的村民李雪锋,提起自己目前的工作和收入时,

text

兰州考生谈高考作文:“感同身受” 下笔有“底”

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甘肃21万余考生步入考场,迎接人生“大考”。 孙乙雯 摄 中新网兰州7月7日电 (孙乙雯 刘玉桃)“一篇演讲稿,关于世界青年一起携手共创未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今年我们都经历了疫情,看到很多互相帮助和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感受到那句‘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陌生的是平时作文写演讲稿比较少。”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兰州考生李韦辰,和同学一起谈论高考作文题目。

text

甘肃21万余考生迎“大考” “亲友团”穿旗袍等场外助威

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甘肃21万余考生步入考场,迎接人生“大考”。图为第一门语文考试结束,学生走出考场。 孙乙雯 摄 中新网兰州7月7日电 (刘玉桃 高展 孙乙雯)“第一次穿旗袍,希望孩子能够‘旗’开得胜。”7日,站在校门口往考场张望的兰州市民余红霞笑着说,为了给孩子加油,很少穿裙子的她在几个月前买了旗袍,“为孩子穿上‘战袍’,给他加油打气”。 7日,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