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俄羅斯、埃及和其他相關方面的調查人員當天開始分析失事客機的兩個“黑匣子”,分析結果可能要等數周甚至數月才能水落石出。克裏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裏·佩斯科夫3日回應一些媒體的猜測時說,這起空難與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是“兩碼事”,不應對失事原因進行無端猜測。
俄羅斯、埃及、法國三方聯合調查委員會消息人士2日說,對“黑匣子”的分析顯示,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的俄羅斯客機並非被導彈等外力擊落。不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可能有能力擊落類似失事客機那樣的飛機,只是,他沒有“直接證據”。
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以來,俄美之間口水仗不斷升溫。美俄關係非但沒有因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而破冰,反而趨於更加緊張。兩國以敘利亞為“前線”展開的戰略博弈,將給本已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當前,敘利亞國內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各方力量相互制約。在沖突爆發4年多以後,敘利亞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到底還能不能撐下去?面對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和美國的多重軍事行動,“伊斯蘭國”會不會徹底偃旗息鼓?
多災多難的中東,素來是各方勢力角鬥的“賽場”。自敘利亞戰端一開,這裏早成危機之疽,上千萬人顛沛流離,各派人馬混戰不休。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高舉“人權”大旗,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四面出擊,力圖推翻巴沙爾政權;另一面,戰亂間接促成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坐大,在伊拉克、敘利亞廣闊的權力真空地帶制造出一個邪惡的“怪胎”。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10日表示,經過連日打擊,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目前已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正企圖緊急恢復作戰能力。
俄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說:“其他國家的夥伴視‘伊斯蘭國’為真正敵人,必須被摧毀,在有關(‘伊斯蘭國’)基地、倉庫、指揮所和訓練營的信息方面,他們積極幫助我們。”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作戰總局局長卡爾塔波洛夫在記者會上說,俄空天部隊在敘利亞的所有打擊目標都經過仔細研究,並且不止一次因“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躲藏在居民當中而取消打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