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危機,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然而,俄總統普京的支持率不降反升,人氣依然很旺。俄羅斯民調機構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本月公佈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4%的受訪者表示將在2018年總統選舉中支持普京連任。
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表示,烏克蘭在最近的20到25年內不能成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國,致使該國迅速加入西方發達經濟和軍事集團的夢想破滅。
聯合國安理會26日一致通過決議,核可美國與俄羅斯此前達成的協議,要求敘利亞衝突各方27日開始停火。普京與奧巴馬在越洋電話裏達成的這份停火協議,先後得到敘政府與反對派正面回應,現在“大佬意志”又上升為“聯合國意志”,這再次明究竟誰是敘利亞問題上的“大佬”。
據日本媒體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5月訪問俄羅斯的計劃,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予以勸阻,稱現在“時機不當”。不過,安倍拒絕了奧巴馬的要求。
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通電話,就俄羅斯和美國日前就敘衝突各方停止敵對行動達成的協議交換了意見。巴沙爾表示,敘利亞政府已為停火做好準備。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發佈報告,分析了2011年至2015年的國際主要武器裝備進出口狀況。其中,美國、俄羅斯佔據武器出口榜前兩位,而印度則佔據武器進口榜首位。近幾年來,印度大舉更新武器裝備,其中大多依靠進口。為何印度要如此大批次地購買武器裝備?在這些大宗買賣的背後,隱藏著印度怎樣的計畫?
據新華國際報導,西方媒體近日報導,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政府今年打算將國防採購支出總額削減5%。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總統普京打算重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但在俄羅斯經濟不景氣的壓力下,軍費也不可倖免。
凍結原油產量?這一乍聽是重大利好的消息,卻令油價再度走上了“跌跌不休”之路。因為市場馬上反應過來,凍結並不等於減產,即使凍結產量,各國也是各懷心事,沒有其他國家跟進,效果將大打折扣。加上今日世界能源格局也遠非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所能掌控,競爭和技術進步已經打破幾個國家控制油價和市場的格局。
5日表示,襲擊敘利亞平民的做法觸犯了國際法,但沒有說明哪方實施了空襲。 針對這一事件,美國暗指空襲是俄羅斯所為,土耳其也譴責俄羅斯犯下“戰爭罪行”,但俄方明確予以否認,而敘駐俄大使則指責空襲系美軍戰機所為。
一方面,西方在周末要求俄羅斯停止空襲溫和反對派;另一方面,土耳其再次對叙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陣地發起攻擊。此外,安卡拉還考慮和沙特一起派遣地面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