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京都,人們最普遍的印象是日本傳統文化色彩最濃重的古都,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京都還是日本電影文化的發祥地,曾被稱為“日本好萊塢”。剛剛閉幕的的2016年京都國際電影節重現了京都作為電影都市的風采。
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多倫多電影節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特別展映單元)。獲獎的同時,《我不是潘金蓮》片方宣佈電影撤出原定的9月30日國慶檔,影片延期到今年11月18日(週五)公映。
20多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猛,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在對華語片青睞有加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今年華語片卻從風光無限到主競賽單元“零入圍”。
中國影片《你在哪》5日在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這部以拐賣兒童為主題的犯罪類型電影,是今年唯一一部在威尼斯電影節參展的中國電影,頗受關注。
為期5天的首屆金磚國家電影節2日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斯裏堡大禮堂開幕。《大唐玄奘》《滾蛋吧!腫瘤君》《百鳥朝鳳》《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4部中國影片將參加競賽單元的角逐。
一年一度的戛納電影盛宴22日落下帷幕,在當晚舉行的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頒獎儀式上,英國導演肯·洛克憑藉新作《我是布萊克》再度斬獲金棕櫚大獎,亞洲電影也表現不俗,收穫三項大獎。
本屆戛納電影節評獎結果備受爭議,此前場刊高分大熱影片消失不見,而多蘭和阿薩亞斯新片噓聲一片,卻獲得大獎,在頒獎之後的記者會上,評委們遭遇媒體們的“開炮”。
代表中國進駐國際村的是中國電影基金會下屬的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在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青年電影人才計劃”框架下,今年有5位優秀青年製片人的電影項目從近百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被選中參加戛納電影節製片人工作坊的學習交流活動。
“中國電影要想真正國際化,需要紮根民族文化做出真正的藝術產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想走出國門,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獨特性,”擔任第69屆戛納電影節技術評委的中國導演高希希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