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公佈後,持續引發境外媒體和機構的關注。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高盛高華、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等外媒和機構陸續發佈評論文章和研究報告,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各方總體認為,前期出臺的穩增長政策助力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速超出預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穩步推進,服務業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勢頭有望延續。
日本軟銀宣佈收購手機晶片設計巨頭ARM之後,分別作為傳統PC和手機處理器廠商代表的英特爾和高通公佈的最新財報,尤為引人關注。二者冰火兩重天的對比,也並不讓人意外。
黑天鵝事件頻發、週邊風險積聚、經濟增速低迷、流動性過剩導致資產價格虛高,上述這一切理由都使人要做空美股。然而,美股不斷攀高,週三(7月21日)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這甚至令交易員詫異。這背後有何邏輯?美股是否還值得買入?
7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報告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但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估從之前的6.5%提高至6.6%,仍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6.2%。
首相安倍晉三計劃將截至2017年3月的財年根據物價進行調整後的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0.9%,新預期將於周三發布,此前的數據在1月發布。
英國央行將在下周四公布公投後的首個利率決議。據媒體調查,英國央行或在此次決議中實施2009年以來的首次降息,以幫助穩定公投退歐後本國和歐盟動蕩的經濟。
香港大學7日公佈香港2016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預測,預期今年全年實質GDP增長1.2%,比上次預期下調0.3%,較2015年2.4%的增長為低。
失約於市場眾望的6月底窗口期,深港通的落地時點預期再現不確定性,但市場對深港通推出的預期仍不斷升溫。港股公司頻頻北上路演,內資佈局策略接踵而至。此外,港股通的總額度所剩有限,按6月交易情況推算當前餘額將在8月下旬用盡,這也刺激著深港通的熱度不減。有滬港通的推出和平穩運行在前,市場對於深港通的預期並不模糊,且基本趨同。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英國脫歐,歐洲銀行股慘遭洗倉,巴克萊、蘇皇及法興等多間大行短短兩日幾乎蒸發三分一市值,拖累歐洲大市再大瀉逾4%。投資者憂慮區內盈利增長疲弱及銀行業債臺高築,大行紛調低歐銀股評級,高盛更料歐股未來3個月再跌5%。
因國內地震干擾、日元升值,加之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需求不振,上月日本出口增長繼續低迷,連續第八個月同比負增長,給本季度貿易前景籠罩陰影,也令竭力以超級寬松重振經濟的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更添壓力。
在美聯儲宣佈維持利率不變、以及英國下周舉行退歐公投之前,日本央行週四決定維持利率在-0.1%不變,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目標80萬億日元,符合預期。
日前在尖沙咀海港城、銅鑼灣軒尼詩道等地,記者見到不少地產仲介在向來往的行人分發香港樓盤傳單,甚至還出現不少仲介圍著同一位感興趣的人士爭相推介。這種奮力推銷樓盤的現象,在以往的鬧市區並不常見。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93,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6.5468貶值225點。這一點位不僅是2016年年初以來的最低點,也創下了2011年3月來的中間價新低。不過,雖然中間價已經突破前期的年內低點,但是它並沒有帶動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向年內低點,25日人民幣日盤收盤於6.5620。而從境內外人民幣匯率比較來看,目前離岸和在岸市場的價差很小。
彷佛一夜之間,境內的美元流動性突然就緊張起來了。以前提供美元流動性的大行開始拆入美元,多家商業銀行亦紛紛在拆借市場和掉期市場買入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