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青海都兰:电足民富产业兴

图为国网都兰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定期帮助榨油坊检查用电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马秀鹏 摄 中新网西宁1月4日电 题:青海都兰:电足民富产业兴 作者 李江宁 王震鹏 马秀鹏 清晨的曙光铺洒在高原大地,鸡鸣犬吠声将塔拉村从睡梦中唤醒。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夏日哈镇村支书赵有才来到村口的榨油坊,打开电源,预热榨油机,开始一天的劳作。 “现在的电动榨油机用起来很方便,开关一按,蒸炒、榨油一

text

浙江嘉兴村嫂摄影队:拍照让我年轻

村嫂摄影队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嘉兴7月2日电(作者 周孙榆)行走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的农村,你很可能会被江南乡村的田园风光所吸引,情不自禁掏出手机自拍,这时,几位身着蓝印花布衣衫的村妇已经恭候多时,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这些村妇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村嫂摄影队。 村嫂摄影队 受访者供图 家乡的变化值得被记录 王店镇建林村是村嫂摄影队的起源地,今年62岁的许桂英是摄影队最早的成员之一,

text

湖南郴州“草皮镇”放下“金饭碗” 转型发展备战春耕

村民们播种水稻。 卢经纬 摄 中新网郴州4月21日电 (王雪 卢经纬)春耕时分,处处生机盎然。湖南郴州苏仙区飞天山镇高家塘村的育秧田里,湖南省级先进种粮大户吴小京正向聘请的十余名农户传授播种技巧,他们要抢抓时节育好苗,为即将种植的近1500亩水稻做好插秧准备。 然而,往年春耕时分,很难在飞天山镇看到这番备耕景象。上世纪90年代,飞天山镇白溪村村民在田里试种草皮摸索产业转型。出于有利于农民增

text

吃自己的饭 花自己的钱 干村里的事儿……跨越千里 她“替父圆梦”

吃自己的饭 花自己的钱 干村里的事儿……跨越千里 她“替父圆梦” 清明时节,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的茶农们迎来了忙碌的季节。除了新茶成熟,薛家村新建的茶厂也即将投产。从1500公里之外的北京赶来的王婷,正在指导茶农采摘新茶,这是她和已逝的父亲王新法共同的事业。 退伍老兵到偏远山区义务扶贫 第一件事就是“请烈士回家” 王婷的父亲王新法是一位老兵,1969年入伍,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text

四川凉山昭觉县:让易地扶贫搬迁户从“搬得出”到“过得好”

昭觉县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开办彝绣培训班。昭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成都3月18日电 题:四川凉山昭觉县:让易地扶贫搬迁户从“搬得出”到“过得好” 作者: 岳依桐 汤雁 将宽敞明亮的新房打扫干净,送孩子到社区幼儿园上学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居民古比金牛拿起针线来到社区内的彝绣工坊,与绣娘们一起为袜子、围巾等绣上精致的花纹。 作为工坊的小组长,这位29岁的彝族女青年现在

text

四川大竹上演传统民俗“喊山开茶” 吹响乡村振兴新号角

茶农、采茶女一起“喊山开茶”。 张浪 摄 中新网达州3月14日电 (记者 张浪)14日清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团坝镇茶园里春色满园,第五届“喊山开茶文化节”在此拉开序幕。活动现场,靠种植白茶脱贫致富的茶农们用一声声呐喊表达丰收的喜悦活动现场,数十名采茶女和当地村民以及来自各地的客商把茶园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三月的大竹县,茫茫茶山吐新绿,勤劳茶农采茶忙。“开茶咯!开茶咯!开茶咯……”退伍军人

text

内蒙古养牛人呼达古拉:牛年过好“牛日子”

图为呼达古拉给牛添加饲料。 唐丽雅 摄 (新春走基层)内蒙古养牛人呼达古拉:牛年过好“牛日子” 中新网通辽2月24日电 题:内蒙古养牛人呼达古拉:牛年过好“牛日子”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牛年好兆头,有国家的支持,有这群牛在,我家的生活就有奔头。”24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苏林毛都嘎查(嘎查相当于村)的呼达古拉如是说。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记者跟随着苏林毛都嘎查第一书记邓阿木

text

新媒观察:农家乐助云南农村走出贫穷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4日发表题为《农家乐旅游形成新气象 交通改善助推云南农村走出贫穷》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傍晚时分,金色阳光穿透重重云雾,洒落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老姆登村里。村中观景台上的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眼前美景。这个海拔1800米的小村庄,拥有傲人的自然风光,聚居着能歌善舞的怒族人,却曾是中国少有的深度贫困地区。老姆登村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曾有超过七成人口是贫困户。近

text

一个脱贫户的三件喜事:“好日子唯有努力换得来”

2018年9月,一栋崭新的4间房建好了,连永胜终于圆了乔迁梦。 郭学红 摄 中新网太原11月26日电 题:一个脱贫户的三件喜事:“好日子唯有努力换得来” 作者 杨杰英 郭学红 崭新的平房,洁白的瓷砖墙贴面……在山西沁县牛寺乡走马岭村,曾经的贫困户连永胜住在重修后的新居里,露出喜悦的笑容。 “真得感谢现在的好政策,盖房子政府也给补贴,孩子上学政府也帮扶,现在房子住得也舒心,两个孩子也有出

text

挡不住的“柚”惑!新果业助力菖蒲塘致富兴村

挡不住的“柚”惑!新果业助力菖蒲塘致富兴村 人民网湘西自治州11月20日电 (记者李源)初冬时节,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的水果产业园里,沉甸甸的蜜柚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19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深入这里,探寻菖蒲塘村的脱贫致富“密码”。 菖蒲塘村距离凤凰县城7公里,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710户303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2户431人。

text

内蒙古“80后“村书记帮民众摆脱“一亩三分地” 走上致富路

图为李彦清在村委会工作。 苏勤 摄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18日电 题:内蒙古“80后“村书记帮民众摆脱“一亩三分地”走上致富路 作者王鸣远 “以前村民生活主要靠种地的收入,辛苦一年,很难攒下钱。现在村里发展了肉牛养殖项目,村民有了其他收入。”提起村里的养殖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马库联村党支部书记李彦清介绍说。 察右中旗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马库联村是察右中旗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农

text

叙利亚多地林火导致农民生计断绝 生活雪上加霜

霍姆斯果农 尤尼斯·易卜拉欣: 这些果树我已经种植了30多年,有苹果树、石榴树、梨树、葡萄树、还有樱桃树,我一直在这个果园工作,但突然一场大火把这一切全毁了

text

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中国减贫故事)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中新社柳州8月22日电 题:广西贫困户搬出“穷窝”当演员 作者 林馨 每逢周末,夜幕降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梦呜苗寨里,大型实景演出《苗魅》上演。苗族吊脚楼里,芦笙声声响起,苗妹翩翩起舞,一幅幅苗家生活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52岁的潘校荣换上衣服登台,跟随旋律起舞。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搬出深山成为演员。 图为融水

text

六旬伤残老人养蜂脱贫记:我残疾了但双手是好的

图为秦森林正在检查蜂箱。 张月 摄 中新网长治8月13日电 题:六旬伤残老人养蜂脱贫记:我残疾了但双手是好的 作者 李庭耀 张月 13日早上不到7点,61岁的秦森林独自吃过早饭,拄着拐杖在自家小院里检查一个个蜂箱。五年前,秦森林开始饲养蜜蜂,如今的15个蜂箱让腿脚不便的他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脱贫路上,秦森林不等不靠,他说:“虽然我残疾了,但我的双手是好的”。 秦森林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庞

text

借力全域旅游 义勒力特风景变“钱景”

[幸福花开新边疆]借力全域旅游 义勒力特风景变“钱景” 这个季节,站在敖包山顶,一眼望去,稻浪如海,“红城1947”、“兴安盟大米 内蒙古味稻”两幅巨大的3D彩稻景观画栩栩如生。走在小镇的路上,鲜花随处可见,绿树成荫,流水清澈,特色民宿、孔雀园、开心农场等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这是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义勒力特小镇,它是远近闻名的“花香小镇”。 近年来,义勒力特镇凭借自身生态优势,借

text

小小柳条“出海记”:太行山巧娘编织“致富路”(图)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金萍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张林虎 摄 中新网大同8月7日电 题:小小柳条“出海记”:太行山巧娘编织“致富路” 作者 杨杰英 “这款手编筐就是我们最畅销的出口产品。”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金萍向记者介绍,巧娘们编织的各种工艺品在海外很受欢迎。 近日,记者跟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活动来到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

text

山西忻州宋家沟村:奋斗铺就致富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西忻州宋家沟村:奋斗铺就致富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属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鼓励这里的乡亲们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年时间,大家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懈奋斗,合力攻坚,生活越过越红火。 早上5点半,岢岚县宋家沟村还有些微凉,沈姚付和老伴儿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活,他们要给来村里旅游的游客提前准备好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