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媒體報導,海關總署內部發佈了最新的《海關總署辦公廳關於執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新的監管要求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設定了一個一年的過渡期,相當於給此前在跨境電商行業掀起軒然大波的“4.8”跨境電商新政按下“暫停鍵”。
受香港旅遊業不振的影響,香港零售業數據連續數月下跌。面對這樣的環境,不少港商認爲,發展跨境電商或許是一條出路,能帶領零售業“逆襲”。
首屆“淘寶電商培訓計劃”24日在港啟動,旨在通過專業和多元化課程,培育更多香港本地電子商務專才,協助解決香港企業缺乏相關人才的問題,讓企業更好把握電商機遇。
跨境電商行業再次因為政策迎來變數。來自多個管道的資訊顯示,跨境電商新政中“通關單新政”將在上海等10個跨境試點城市暫緩,其他稅率及正面清單政策保持不變。如此,跨境電商企業將迎來一年時間的緩衝期,不過,新政暫緩並非一勞永逸,資源整合或許才是下一輪行業的主旋律。
伴隨著第一批清單出來,電商平台發現很多品類不讓賣了,多款熱銷的產品,包括液態奶、生鮮、保健品等。跨境電商憂心忡忡,一家化妝品電商平台的副總裁在朋友圈調侃道:2011年做電商,2016年,卒。
日媒稱,網購海外商品的跨境電子商務在中國非常興盛。以安全放心為賣點的日本產品人氣很高,跨境電商逐漸成為中國人新的“爆買”方式。不過,中國政府加強徵稅力度,流通現場出現了混亂等,其前景也存在不穩定因素。
新稅制嚴重打擊了大規模的海外代購業。淘寶網上有很多比專櫃價格低廉的商品,但稅制調整導致了商家利益縮水。曾經擠滿代購留學生的日本藥妝店很可能不復昔日盛況。
無論之前劉強東怎麼辯白,如今京東企業債券的發行終於使這家電商平台對資金需求的隱憂徹底浮出了水面。而外界擔憂的則是,10億美元的債券是否能助京東度過目前的“難關”?
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巴巴(Alibaba)宣佈斥資10億美元獲得東南亞電商Lazada的控股權。阿里巴巴正尋求在日益飽和的中國市場以外擴張。
中國兩大電商阿里和京東目前已躋身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之列,中國電商企業的形象已經在國際上逐步樹立。那麼,中國電商的崛起將給全球帶來哪些機會?
跨境電商的稅收調整之所以引發批評,是因為跨境電商徵稅新政總體是在抬高稅負,在稅收法定、財政支出民生化等議題未決之前,任何一項增稅政策都會招致非議;此外,國內消費者在海外購買某些日常必需品,還因這些商品在國內缺乏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