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或許算得上中東國家中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最不容忽視的三個。它們或臨紅海,或瀕海灣,扼守陸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衝,對共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這筆債務追溯至伊朗上世紀70年代末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前,是當時伊朗政府用於購買軍事設備的信託基金。按照克里的說法,美方將根據雙方和解協定償還本金4億美元,並支付13億美元利息。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1月16日正式執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當天發佈報告,證實伊朗完成開始執行全面協議的必要準備步驟。歐盟和美國隨後宣佈解除對伊朗相關制裁,這將給伊朗和世界經濟體系帶來一系列影響。
奧巴馬在行政命令中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伊朗執行全面協議相關規定,標誌伊核問題相關情況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他決定撤銷或修正制裁伊朗命令,履行美方在全面協議中所作承諾。
西方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看似是遵照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日程表而履行的一個步驟,但事實上,個中歷程並不平坦,動機也不純粹。從美國一方看,至少有三處玄機暗藏其間,有前招,有虛招,有後招,環環相扣。
伊朗外長扎裏夫16日在維也納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當天將對伊朗履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情況發佈最終報告,伊核全面協議將會正式開始執行,國際社會將解除針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革命衛隊13日淩晨證實,在法爾斯島(前譯法爾西島)附近抓扣了兩艘進入伊朗領海的美軍艦艇以及10名美軍士兵。據伊朗國家電視臺13日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日已將被扣美國士兵盡數釋放,並交還這些美軍乘坐的兩艘海軍船隻。儘管如此,由於美國是世界頭號軍事大國,其軍艦被伊朗扣押,仍引起廣泛關注。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緊急外長會議。與會者譴責伊朗示威者襲擊沙特駐伊使館的行為,支持海合會成員國針對伊朗所採取的立場。
7日早些時候,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安薩裏說,沙特6日晚空襲了伊朗位於薩那的大使館。伊通社報道說,沙特的空襲造成伊朗使館一些安保人員受傷,使館建築受損。安薩裏說,空襲造成數名伊朗工作人員受傷,使館館舍受損,沙特政府應該對此負責。但他未說明空襲的具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