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日前順利返回地球,航天員帶回來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3個科學實驗的結果。當中“太空養蠶”將在地球展開連串後續實驗,少年設計者對此滿心期待。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18日圓滿完成。在此次任務中,航天員把香港中學生所做的實驗帶上太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當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實驗達到預期效果。
“一開始還擔心蠶蟲能否適應,現在看見它們吐絲結繭,好開心!”看著蠶寶寶與航天員在無重狀態飄浮的畫面,以及最近結成蠶蛹的新模樣,香港高中生梁芷韻和同學們表現雀躍。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已經攜手在太空旅行了一周,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也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裏生活了一周。而此次跟他們一起進駐天宮的六只“蠶寶寶”已經開始抽絲結繭。
完成各項準備後,景海鵬成功開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驗艙艙門,以漂浮姿態依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他們將在艙內按計劃開展相關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神舟十一號飛船17日成功發射,而先期進入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在軌運行1個多月。隨天宮二號發射入軌的五十餘件有效載荷目前情況如何?十餘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是否已經開展?
17日清晨7點半,在大漠深處的曙光中,58.3米的長征二號F火箭噴吐著炫目的火焰,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乘坐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送入太空。
液橋是“太空微重力流體力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微重力環境下,重力消失後,液體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於是,就可以建立起大尺寸的液橋,而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已經做出了直徑50毫米的液橋。
由翁祐中學5名中四學生設計的“微重力狀態下製作多用途聚合物有孔薄膜”奪冠。該項目希望在太空微重力狀態下,研製出較地心引力狀態下質量更好、透氣不透水的膠薄膜,可能用於藥物釋放系統、治療皮膚創傷等。
任務從2015年8月29日開始,這些志願者完全生活在一個模擬火星環境的圓頂屋之下,沒有新鮮空氣、食物也沒有隱私。他們獲得的食物是定期配給的,而且非常有限。每兩個月他們才會獲得一次水的補給,而食物補給則是每四個月一次。
國家在上周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香港學者建議在港設立地面站,以推動內地與香港在量子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匯聚更多科研人才,從而帶動香港整體科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