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敏秀認為,福島發生了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4年內同樣的兒童甲狀腺癌多發現象,而日本國內卻對此沒有任何準備。他指出,日本政府應為此採取適當對策。
福島核事故已過去5年,但核泄漏的影響依舊深遠。一些民眾認為,現實與日本政府“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後處理進展順利”的宣傳反差強烈,福島核事故處理需要多少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何?去污染做到了什麼程度?廢物最終如何處理?對於這些問題,一手資料和獨立機構調查仍然十分缺乏。
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而那些承受著痛苦與孤獨的甲狀腺癌患者家庭,始終被忽視和邊緣化;由于福島核事故對海洋造成了空前影響,“福島後遺症”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25日認定福島核電站附近醫院兩名患者的死亡與福島核事故有關,判處東京電力公司賠償受害者家屬約3000萬日元(約合179萬元人民幣)。
日本和美國一些專家近日表示,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已經隨著洋流橫跨太平洋,對北美西海岸造成影響。但令美國專家感到奇怪的是,美國聯邦機構不支持相關的海洋研究。
物理學專業出身的志願者田尾陽一看著儀錶盤,嘴角一撇,說道:“這個數值太低了。”他指了指不遠處一個不起眼的測量儀:“那是我們自己設置的測量儀,地面輻射量的數值是(這個數值的)8到10倍。”田尾的感受,與日本政府“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後處理進展順利”的宣傳反差強烈。
“3114噸核輻射超標廢棄物”——3月14日,日本媒體公佈了對東日本多地的調查,發現仍有逾3000噸“3•11”福島核事故產生的核輻射超標垃圾既未被當地政府申報、也沒有被登記等待處理。更讓人吃驚的是,地方政府對此的解釋是:擔心上報後需承擔保管責任,或者“破壞地區投資吸引力”。
3月11日是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五周年,全台各地昨天(12日)有多場反核遊行。核一、核二、核四廠所在地的新北市、核三廠所在的屏東,都有反核民眾舉布條大喊廢核,台東遊行民眾則要求核廢料遷出蘭嶼。
日本在3月11日迎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五周年,當年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核災難。五年過去了,還有多少居民仍流離在外,他們何時能回故鄉?災區重建情況如何?日本政府如何應對核污染及核能政策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