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1月9日在倫敦表示,英國徹底退出歐盟單一市場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尋求澄清有關英國可能“硬性退歐”的言論,相關言論壓低了英鎊匯率。
365天,24小時,1440分。每時每刻,都有故事發生,留下數字印記。即將過去的2016年正是被這一連串數字串起,承上啟下。枯燥數字背後,是理性,是真相,更是趨勢。解讀數字,可知以往,或可窺未來。
於世界而言,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人喜辦盛事,有人飽受戰亂,有人粉末登場,有人黯然下臺,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聚,有人散……亞太日報在年尾之際,推出“TA的2016”年終系列盤點,從“風雲人物”和“草根生活”兩個角度,與讀者一起回顧即將過去的2016……
歐盟英國脫歐事務談判團隊負責人、法國人米歇爾·巴尼耶6日就脫歐談判向英國施壓。他表示,一旦談判啓動,英國將有不到兩年、即18個月的時間完成全部談判,且不能像“摘櫻桃”那樣對歐盟原則隨意挑揀。
莎士比亞的鄉親們最終選擇“脫歐”,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東歐的移民擠滿了他們的理發店、銀行和醫院。碩爾特本人也投了“脫歐”票,理由是不想英國再被歐盟控制。
英國國內眼下要求首相特雷莎·梅向公眾詳述“脫歐”方案的呼聲日漸增高。約40名保守黨議員欲支持反對黨工黨提出的一項議案,要求特雷莎·梅承諾公布英政府的“脫歐”方案細節。
英國最高法院5日開庭審理“脫歐”程序案,將就啟動“脫歐”程序是否需要議會批准作出終審裁決。裁決結果將決定政府和議會誰來主導英國“脫歐”,並對“脫歐”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馬修•艾略特38歲,是英國“爲脫歐投票”組織的首席執行官。正是這個由艾略特等人在去年10月籌劃成立的跨黨派組織,成爲英國聲勢浩大的“脫歐運動”大本營,最終改變了英國乃至世界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