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上海:用创新实践案例增强全国自贸区发展信心

站在中国经济发展排头的上海,也一直以清晰的发展思路为全国之牛耳。如何把“上海思路”提供给其他地方府,生动的案例研究是非常好的途径,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text

科學家找到20億年最古老水源 味道"惡心至極"

研究人員Oliver Warr博士大膽地喝了一口最古老水之後表示,水中的微量金屬不會讓人致死,但味道確實讓人覺得惡心至極。

text

境外媒體:中國富豪給美高校捐款引輿論“炸鍋”

中國企業家陳天橋夫婦12月初捐贈1.15億美元給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作為大腦科學研究之用,巨款支持海外而非國內學術機構的做法,引發各界熱議。

text

研究稱孕期多吃豆製品少抑鬱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發現,多吃豆腐、納豆等豆製品的孕婦孕期患抑鬱症比例較低,這可能是大豆中的異黃酮發揮了作用。

text

日本15年17人獲諾獎僅次美國,原因為何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3日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第四位日本人獲此殊榮。2001年,當時只拿到過9個諾貝爾獎的日本,提出要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當時世界為之一笑。才過去了15年,日本已經有17位科學家陸續斬獲諾獎,截止2016年,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2,正往目標徐徐逼近,其奧妙究竟為何。

text

日本新科諾獎得主称:日本的科學研究正在“空心化”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日前呼籲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他表示,不能因為近年來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增多就認為日本很棒,要對日本科學研究的“空心化”抱有危機感。

text

研究:喝啤酒讓人更愉悅友善和性感

據合眾國際社19日報道,瑞士的一項研究報告說,喝啤酒的確令人更友善、更愉悅、變得不那麼拘謹——或許還更性感。

text

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首屆理事會議在新加坡召開

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第一屆理事會議22日在新加坡召開。理事會就中心的機制建立、研究方向、合作領域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屆理事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正式運行。

text

科普:人工甜味剂看似利于瘦身 实则刺激食欲

新华社悉尼7月13日电不少想保持身材的人会选择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然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3日公布的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剂通过影响大脑反应,反而会令食欲增加。

text

澳研究称儿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或持续一生

新华社悉尼6月22日电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22日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显示儿童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增加其未来抑郁、焦虑和多动的程度,对男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text

光污染嚴重,地球三成人口看不到銀河

一項國際研究說,由於光污染問題,現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的這條明亮“星河”。

text

香港大學生研究“透明人腦” 冀治療腦退化症

美國史丹福大學科研團隊,近年成功將老鼠腦組織透明化,爲未來研發“透明人腦”奠下基石。香港大學生黎曦明,在醫學院解剖學教授吳武田指導下成功在港大實驗室進行相同實驗。

text

手機致癌研究在美起爭議 專家:致癌風險不及牛肉

研究者讓老鼠每周連續七天每天接受來自手機的射頻輻射大約九小時。他們發現,受到輻射的老鼠更容易患癌症,特別是惡性神經膠質瘤——一種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腫瘤——和心髒部位的腫瘤。

text

最新研究称大型海上煤炭泄露或致大堡礁灭亡

新华社悉尼5月17日电(万思琦)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17日称,该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海水中的煤尘对珊瑚及海洋生物有着极大的危害,可以杀死珊瑚,并抑制海草和鱼类生长。因此,该地区海上煤炭运输活动倘若出现泄露问题,将会给大堡礁带来极大的危害。

text

日本認可“編輯”人類受精卵基因的研究

日本生命倫理專門調查委員會22日宣佈,允許日本相關機構在基礎研究中“編輯”人類受精卵的基因,但出於安全和倫理方面的考慮,不允許將該技術應用到臨床和輔助生殖中。

text

林輝煌:警惕智庫熱滋生新一輪學術權力尋租

IPP智庫調研組對北京的九家智庫進行了深入調研。這些智庫包含了當前較為知名的官方智庫,高校智庫和社會智庫。通過面對面的訪談和交流,我們對當前各類智庫尤其是高校智庫的現狀和困境有了深刻的瞭解。總體來說,對智庫的考察可以從人才結構,經費結構,成果管理,影響管理和制度環境等方面入手;其中,又以智庫人才為關鍵。

text

研究人员发现“中性红”晶体可催化甲烷生产

新华社悉尼2月24日电(万思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最新发现了一种技术,可以促使煤层中的微生物释放更多的甲烷气体。在此新方法的催化作用下,所生成的甲烷气体总量可高达原先的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