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頹勢畢呈的A股終於反彈,其大背景是外資唱好外,多國央行亦出口術維穩。此應非環球央行與投行串連托市,而是在金融市場跌勢兇險,更恐累及經濟下,各保利益避免跌出禍來。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不能歸咎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近日來,中國股市和國際資本市場發生較大波動,中國股市在8月24日和25日連續大幅下挫,擊穿3000點大關,創年內點位新低,同時,全球各大資本市場也發生較大下跌。中國央行25日宣布降息和降准。面對中國金融股市動蕩,外媒有何看法?
對於奇酷、堅果、努比亞、一加、ZUK等互聯網手機品牌而言,接下來為爭奪市場和用戶,競爭壓力勢必加大,生存空間自然相對緊張。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手機品牌目前雖然市場份額不高,但對傳統品牌多少造成了一定沖擊,這也導致這些品牌將會更大力度拓展市場,在各方競爭的攪局下,國產品牌洗牌將提前到來。
創業公司不太會出現整齊劃一的萎縮現像,其根本原因在於私有企業股份的定價方式。它由一小群投資者牢牢掌控,一般只有在創始人進入市場進行融資時才會有所調整。
8月25日,中國央行祭出“雙降”大招,瞬間全球股市大漲。然而,經歷了前三日“恐慌式拋售”(panic selling)的美股仍然沒能支撐住開盤漲勢,三大股指仍收跌。更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加息試點的爭議出現了歷史性的分歧——下一步究竟是加息還是QE4?
隨著中國增長模式更加成熟,和北美、西歐地區看齊,IDC預計2015年中國全球智能機出貨量將明顯放緩。不過,平均銷售價格的持續下滑將推動智能機出貨量在未來5年穩定增長,到2019年時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19億部。
內地A股市場萎靡不振,美國加息陰霾,亞洲新興國家市場連接進入熊市,再加上朝鮮、韓國關繫緊張等負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上週五美股急挫逾500點,連累24日亞洲區股市全面重創。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各金融市場動蕩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是由於上次危機以來為刺激經濟而出現的流動性氾濫。美國股市因氾濫的流動性而持續上漲,至今累積了可觀漲幅。
市場證券分析師對股指暴跌的深層次原因各有不同解讀,但普遍認為,包括中國經濟在內的世界經濟增長減速、美國將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擔憂,加快退出風險資產步伐等因素導致了全球性的股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連續暴跌。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隨著美聯儲加息漸近等利空接踵而至,上周全球股市經曆“黑暗一周”,從新興市場到歐美國家全線下挫。本周一開盤,全球市場仍未能逃脫“開門黑”,高風險資產拋售加劇,亞太市場主要股指跌入曆史低穀,彭博大宗商品指數盤中更是創1999年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