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建設合規管理體系 管控企業合規風險

4月12日,由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舉辦、深圳市對外貿易企業發展促進會協辦和深圳市跨國企業合規管理研究院承辦的主題為"建設合規管理體系,管控企業合規風險"論壇在深圳瑞吉酒店五樓宴會廳圓滿舉行。

text

國企薪酬改革調查:24央企高層薪酬減少1700萬

楊毅沉、何欣榮、浦超)近期公佈的上市公司年報透露了部分央企高管2015年的“工資單”。“新華視點”記者統計發現,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中國神華、中國遠洋、中國國航等在內的24家央企上市公司,其董事、監事、高管等企業高層的2015年薪酬總額為2.23億元,較2014年減少了1700萬元。

text

中國多地適度降低社保費率 為企業減負促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多地近期陸續下調社保費率。觀察人士指出,此舉有利於緩解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的資金困難,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引導企業少裁員不裁員,穩定現有職工隊伍。

text

內地門店大增 香港品牌繼續北上拓展市場

相比近年港澳市場零售低迷,港資珠寶品牌企業在內地的銷售增長則比較穩健。周大福等企業也繼續布局內地,其去年第三季期間在內地新開設了28個珠寶零售點,港澳則只淨增1個零售點。而周生生珠寶(佛山)有限公司楊成根透露,去年在內地新增了約30家門店,預計今年仍會增加。

text

報告顯示中國青年創業者逾四成項目盈利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12日發佈的《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顯示,44.5%的創業項目處於盈利狀態,42.1%的項目盈虧平衡,另有13.4%的項目處於虧損狀態。

text

英國稱應否決長和併購O2 除非出售重要基建

Chisholm稱,只有出售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和充分的頻譜、確保英國出現第四家商業上可行的移動網絡運營商,才是恰當的解決方案。

text

英媒:中國互聯網企業陷入燒錢漩渦 泡沫頂點或到來

英媒稱,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說,燒錢變成了一種令人擔憂的時尚,很多此類公司開始向使用其服務的客戶支付高額補貼,希望能夠在它們把錢花光之前讓自己的競爭對手停業。

text

瘋狂掃貨!人民幣貶值預期掀國內時尚企業海外收購潮

據彭博彙總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金額達到974億美元,已經是2015年創紀錄收購額的80%,而湯森路透的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中資企業海外並購規模已占全球跨境並購規模的47%。

text

蘇錦樑:支持香港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11日發表文章稱,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未來一年香港經濟存在不少風險,需要及時採取適當措施,提振經濟,支持本地企業,保障市民就業。

text

中國乳業有限公司成功在澳交所掛牌上市

澳州時間今日上午十一點,由澳中投資集團攜同新加坡輝利資本以及國內30家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共同參與投資的中國乳業有限公司(CDC)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

text

津巴布韦外資本土化政策波及中資?

津巴布韦政府日前宣佈,在津外資企業必須在3月底前提交本土化計畫書,否則將被吊銷營業執照。這一“最後期限”會對當地中資企業造成多大影響?如今“最後期限”已過數日。新華國際客戶端經採訪瞭解,現階段,包括一些中資在內的採礦企業實際上在股權分配上已經滿足了本土化要求,還有一批企業的本土化實施計畫已獲批,只須按計畫推進即可。

text

中國商務部發佈對朝鮮禁運部分礦產品清單

《日本經濟新聞》獲悉的2016年版日本外交白皮書概要說,由於2015年底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日韓關係“取得重大進步”,韓國是“擁有共同戰略利益的最重要鄰國”。

text

海外並購白熱化,是因為人民幣又危險了?

據彭博社報道,對中國的公司來說,購買海外公司的速度已經不能再快了,彭博社認為人民幣的走勢則能解釋為什麼他們這段時間在瘋狂購買海外資產。雖然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共上揚1%至3個半月新高,但貶值的預期並沒有消失,反倒在近期有所升溫。

text

日媒:日本政府擬斥資參建印尼港口

據日本雅虎新聞網5日報道,日本繼去年與中國的印度尼西亞的高鐵訂單爭奪戰失敗後,將斥巨資建設印度尼西亞最大港口。

text

李克強承諾稅負只減不增

據新華社電 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全面實施營改增到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

text

3月PMI為50.2%重返榮枯線 大企業為主要支撐

2016年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text

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12條”乾貨”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國務院日前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10個領域50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