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上臺後大搞“歷史修正主義”,挑戰“河野談話”、“村山談話”,還先後到硫磺島和緬甸祭拜二戰陣亡的侵略日軍。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挑戰戰後
所謂的西方民主國家政權向來是十分在意民意的,在制定政策法律時往往要看選民的臉色行事,而安倍為何不顧多數國民的反對,在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上一意孤行。其底氣從何而來?
在安倍經濟學的“寬鬆的金融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成長戰略”這三支箭中,“經濟成長戰略”難度最大,也是最難實現、最難見效的。如果安倍的經濟成長戰略能夠順利實施,
這是安倍第二次嘗試讓國內外投資者相信:他不僅有決心,同時還有大膽的設想和政治影響力去實施痛苦的改革,以使日本能夠經受住全球競爭和人口結構挑戰的衝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週二正式公佈了一攬子經濟改革計劃。與一年前不同,這份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的戰略規劃超出了市場的期待。安倍表示,我們將排除萬難,釋放日本經濟
提出“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戰略的安倍自就任以來,在約一年零5個月時間裡訪問了37個國家。力爭通過安全保障和經濟兩條腿擴大與各國的合作領域。但是,至今仍未訪問對日本而言至
如果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那就意味著開啟了通往戰爭之路,意味著將來可能會與美國等國家一起參與戰爭,而戰爭與和平是絕對水火不相容的。日本放棄和平主義就意味著放棄了國家的真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