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時代報》4月6日發表題為《中國4.5億千禧一代——新奇跡》的文章稱,中國的增長減緩一直是頭條經濟新聞,但是亞洲最新的經濟調查顯示,高管們相信中國的情況會改善。
相較於中國樓市的熱度,美國樓市近兩年雖有回暖復蘇之勢,但漲幅平穩。房地產網站Realtor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莫克(JonathanSmoke)表示,2016年將是房地產需求旺盛的一年,約三分之一的購房者年齡在25至34歲間,該購房主力軍會給今年帶來200萬份地產交易單。其中,就有不少普通的華人買家。
巴黎銀行證券部的Luca Solca表示:推動個人奢侈品的主要是由不斷上升的“新貴”階層——而非“老錢”階層——驅動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日發佈報告說,2010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凈流入量持續下降,但由於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加完善,流入量下降的衝擊力較以往明顯下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6日公佈的3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許多美聯儲官員認為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仍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下行風險,美聯儲官員對4月份是否應加息存在分歧。
澳門3月賭收日前出爐,仍未走出跌勢,連續22月按年下跌。澳門特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今年3月賭收與去年同月比較,約下跌16.3%。今年首季較去年同期則下調13.3%,仍在預算之中。
外媒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說,隨著中國對全球經濟和世界金融系統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西方國家正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新興市場危機以及由此帶來的破壞性風險。
除了美聯儲之外,全球幾大主要央行一直在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出信號。印度央行成為最新一個行動者,該行在週二宣佈半年來的首次降息。本周以來,日本及歐洲央行的官員也都暗示會進一步寬鬆。
距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開幕只剩4個月時間,然而在寨卡病毒、高犯罪率和重大政治經濟危機等多重因素夾擊下,巴西面臨著體育場大量空座沒人買單的尷尬。
本周環球市場將再度迎來所謂“央行周”。6日,美聯儲將公布3月會議紀要;7日,聯儲局主席耶倫將與前任主席伯南克及格林斯潘,以及5位地方聯儲大佬發表講話;歐洲央行周四亦將公布3月會議紀要,外界關注其會否有進一步減息等刺激舉措。此外,澳洲聯儲將於5日公布利率決議,外界估計澳聯儲不會馬上宣布減息,但應會釋出更加明確的寬鬆傾向。有分析認為,“央行周”將對全球匯市造成不小考驗,尤其會對近來突然由強轉弱的美元帶來一定指引。
繼穆迪之後,標普日前也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然而,評級界的“專家意見”並未得到市場認可。無論是境內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人民幣匯率走勢,還是境外主權債券收益率、離岸人民幣匯率,均未受到展望下調影響而出現大幅波動。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傑弗裏·加雷特2日表示,與15年前相比,今天的中美經貿關係變得更密切也更平衡,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對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非常重要。
針對有評級機構在維持香港信用評級的同時,將香港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香港經濟分析人士表示,將香港評級展望調低,理據不充分,也不合理。且內地經濟今年將會企穩,有助香港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