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係複雜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據參考消息報道,港媒稱,買房的人在抓狂,買不起房的人也在抓狂,只有賣房的人在狂抓,內地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市的狂熱,讓賣房的人狂抓鈔票一捆又一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成功連任,央視財經頻道《對話》在G20上海峰會獨家專訪拉加德總裁,如何怎樣看待中國經濟?如何看待中國股市?什麼因素驅動了人民幣貶值?人民幣成為SDR貨幣有哪些阻礙呢?影響幾何?…等七大熱點問題獨家回應。
英國的“脫歐”話題反映了歐盟正在陷入日益嚴重的認同危機。目前歐洲所面臨的各種危機是一場制度或者說是治理方式的危機,關於對歐洲危機的探討正在引發一場對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福利制度等20世紀以來一系列重大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再檢討,其結果很可能會帶來大的制度轉型,進而影響全球政治。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3月1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0%,低於上月0.4個百分點,這已是該數據連續第7個月低於50%的枯榮線以下,同時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與此同時,中國2月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52.7%,刷新2008年12月以來的逾7年最低水準。
部署“十三五”時期的工作將是2016年兩會的重要話題。業內人士分析,圍繞“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提出的重點,預計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本屆兩會的熱點話題。
年年歲歲“會”相似,歲歲年年“意”不同。2016年全國兩會即將啟幕,百姓期待在此彙聚,世界目光為之牽動。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緊緊連著百姓心事。
中國央行2月29日宣佈,自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G20財政和央行行長上海會議閉幕後的首個工作日,中國央行率先啟動貨幣政策調整。
為期兩天的2016年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2月27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其間,與會各方達成的G20公報顯示,提振全球經濟增長,避免競爭性貶值,仍是各國的當務之急。
2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稱,此舉旨在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下行”成為海外輿論談論中國時經常提到的詞彙。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強調,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去產能是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