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國際公法副教授、國際海洋法專家安東尼奧斯·察納科普洛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南海仲裁庭受理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的裁定在多個方面缺少信服力,仲裁庭目前對該案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13日在法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南海問題涉及多個國家,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直接當事國的溝通和相向而行,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應法國政府的邀請,國防部長官韓民求將於14-16日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韓民求將與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昂舉行會談,就朝核問題及核不擴散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
埃及前駐華大使馬哈茂德·阿拉姆說:“我認為菲律賓此舉,一方面是想讓南海問題國際化,另一方面則試圖通過仲裁給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做出某些妥協。”他還認為:“中國在主權問題上的立場非常堅定,因此菲律賓的目的不會達到。”
中國駐塞浦路斯大使劉昕生11日在《塞浦路斯郵報》發表署名文章《南海問題的歷史真相》,向當地讀者介紹南海問題的由來,並闡述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1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將損害中國通過談判方式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中方有正當理由拒絕接受這一強制仲裁。
阿根廷“亞洲與阿根廷”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古斯塔沃·吉拉多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議需根據雙方之前達成的共識或簽署的協議,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單方面強制推進仲裁有違國際法原則。
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教育部副部長郝平7日晚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分別介紹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有關情況和成果。
對于第八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兩國通過對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縮小意見分歧是外界關注的焦點。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對話框架的重要性越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