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3日在成都表示,中國正通過營改增和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以及加快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改革等措施,不斷推行兼顧創新和共享的稅收政策。
中國當前的趨勢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前面有美國、德國是工業化非常先進的強國,後有人口馬上追上我們正在飛速發展的印度,狹路相逢,中國何以自處?
美媒稱,對於那些沒有在中國大城市生活過的人來說,可能難以想像數位化把他們連接得多麼緊密。中國已經不再是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一個充斥著制鞋工廠和假包,卻沒有先進手機應用程式的國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價值鏈在全球的延伸改變了國際直接投資的原有構架,企業間的競爭也由單純點對點擴張至整個價值鏈。在此環境下,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在規模和領域上都實現了突破。在企業層面,伴隨日本企業海外分支機構采購-銷售模式的變化,日本對海外直接投資呈現出網絡化發展的新態勢。
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發出強烈預警——全球正長期面臨“三元風險”,即生產率增速低、全球債務水準處於歷史高位、政策迴旋空間窄。話音剛落,便有外媒數據指出,2016年上半年,全球企業債違約數量超過100起,同比增長50%,為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增長水準,違約債務總規模已經達到1540億美元。此外,中國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北特鋼)的違約事件影響惡劣,也受到國內外關注。
仲量聯行昨日發表最新《全球地產市場透明度指數》報告,指出香港屬亞洲區內地產市場透明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並位列全球中第15位,但報告認為,香港在企業監管上持續落後,料有關層面將成為改善地產市場透明度的一大掣肘。
時隔六年,美的似乎并未忘記自己曾定下的2000億元銷售目標,不過,這一次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希望借助國際化來實現飛躍。在過去短短半年時間里,美的分別與日本東芝、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德國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庫卡集團達成收購協議,總金額超325億元,創下中國家電業連續海外并購新紀錄。
7月8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會”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與會代表積極討論了“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合作和基礎設施開發。知名商業地產品牌帝海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李小明,作為業內認可的戰略管理和風控專家,發表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和重要觀點。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風起云涌。清科集團最新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海外并購共完成107起,其中披露金額案例71起,涉及交易金額1764億元,規模創近年新高。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內在發展需求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活躍的主要原因,宏觀環境和政策影響是其外在因素,在內外因素雙重主導下,預計下半年中企海外并購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本引進國,變成了一個資本輸出國。從國家整體戰略環境看,企業海外投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去年總投資額超過了1100億美元。同時也必須看到,伴隨著國內外創投步伐加快的同時,很多公司的跨境投資并購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
據Dealogic的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的境外并購交易金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最高紀錄,并購交易金額達822億美元,占到了同期全球跨國并購交易額總量的一半。上市公司因融資優勢自然而然成為了跨境并購的主力軍。
自深圳某家無人機公司發布以氫燃料電池為能源的工業級無人機之后,朋友圈便很快出現了這篇名為《無人機企業請你做專做精》的文章,指天罵地的把幾乎所有國內無人機企業都訓斥了一遍,通篇充斥著強烈的個人主觀臆斷,既沒有任何調查數據,也沒有來自權威機構或行業知名人士的觀點佐證,顯得蒼白無力。然而,文章開篇就點名批評了這家深圳的無人機企業。
如今,戰火重燃。經過6個月的停牌,萬科在深圳上市的A股於4日復牌。寶能趁勢殺入,將所持萬科股份從24%提升至25%,觸及監管門檻。而寶能大舉使用杠桿也引發了對中國的信貸泡沫在這場前所未有的企業股權之爭中所發揮作用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