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奢侈品行業的疲軟,彙豐銀行(HSBC)分析師 Erwan Rambourg 表示,奢侈品行業的命運與中國 – 確切說是中國消費者息息相關。
報道指,該集團旗下時裝及皮革製品部門的第一季可比銷售持平,遜于市場原先預測的增長2-3%,該部門包括迪奧和路易威登等品牌,為集團營收的最大來源。
巴黎銀行證券部的Luca Solca表示:推動個人奢侈品的主要是由不斷上升的“新貴”階層——而非“老錢”階層——驅動的。
由魅力惠與天貓攜手舉辦的時尚科技大秀將于2016年3月30日舉行。這是奢侈品界首次將線下時裝秀場同步到線上,實現邊看邊買的創新消費模式。
在“排他性”與“可獲得性”之間,時裝奢侈品大牌長期保持了微妙(又利潤豐厚)的陰陽平衡。但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壯大、經濟全球化與減價零售手段重塑行業形態,品牌是否面臨失衡的危險呢?
全球諮詢機構貝恩1月20日發佈的《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依然不振,總體銷售額為1130億人民幣,同比跌2%。預計2015年代購市場的規模從上一年度的550億至750億元,降至340億至500億元左右。
港媒稱,中國人在世界消費市場上“發光發熱”——有報告預計,中國人將繼續成為今年奢侈品行業最大手筆的消費者,他們將買走全球46%的奢侈品。
業內人士認為,近些年多家奢侈品店的關店和調整,足以折射出中國奢侈品行業的整體業態變革。反腐倡廉遏制了送禮和奢靡之風,加之奢侈品價格差異導致消費外移、網購興起等消費模式變化因素影響,中國奢侈品行業開始了結構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