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中國設計智造大賽:書也可以喝?

在日前閉幕的首屆中國設計智造大賽上,“可以喝的書”和“水槽洗碗機”榮獲最高獎“金智獎”。

text

只要具有吸引力,中國元素自然就會爲設計師所用

中國版《GQ Style》邀請業內人士對中國風格的探討。時裝媒體人張亦馳認爲:各國的資源,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文化上的,誰具有吸引力,自然就會爲大家所用。

text

Chloé創意總監:我們並不是爲拍照而設計

“我知道 Chloé 一直是個十分女性化的品牌,而且總和一絲女孩情結有關。” Waight Keller 說,“但我在開始一個新系列的時候總會問自己,男孩在哪裏?我們要如何表現 Chloé 女孩的對立面?”

text

不願給創意總監放權,Dior 尋找 Raf Simons 接班人之路困難重重

Dior一直在試圖尋找 Simons的繼任者,但是到目前爲止依然沒能找到滿意的人選。

text

東京奧運會會徽遭日網友吐槽“像桌布”

專門負責挑選會徽的委員會說,這一設計簡單的會徽彰顯出和諧性和包容性。不過,不少日本網民並不買帳。會徽剛剛公佈不久就有人吐槽這款設計“太過平庸”。

text

哪些成熟中國設計師能夠真正占領國際市場?

特邀作者Christine Tsui將分享其眼中最具有商業前景的中國成熟設計師。

text

Loewe創意總監去了趟清華美院 說設計師需要好脾氣

在來到北京的第二天,Jonathan Anderson 在清華對話 Vogue 主編張宇,並回答了觀衆的提問。

text

爲什麽米蘭能把設計周辦成了一場全城派對?

相較而言,國內的設計周們就更像是一群人的自娛自樂了。

text

在米蘭設計周,時裝品牌露出無所不在

米蘭設計周與國際家具展,正日益成爲從Nike到Loewe等時尚與服飾公司的品牌營銷平台。

text

時裝演示:年輕設計師在上海時裝周尋得的新突破口

時裝演示——這種大衆並不熟悉的發布方式是如何成爲了本屆上海時裝周最大的亮點,並成爲年輕設計師應該抓住的新機遇?

text

在Showroom裏尋找上海時裝周的創意珍寶

上海時裝周拉下帷幕,BoF在此挑選了數位在Showroom中頗具潛力並值得關注的創意新星,也留意到了一些繁華背後必須坦然面對的現實境況。

text

米蘭家具展已經辦了50多年,“中國”在那裡到底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如果中國想要去更好地理解設計,他們需要學會不那麼侵略性地生活。”

text

中國設計師的時代來了嗎?也許這話還說得太早

就如同17世紀吹進歐洲的那股東方新風,中國時裝設計在西方人眼中暫且還只是潮流達人的獵奇目標,談論國際市場言之尚早。

text

Zara遭抄襲?荷蘭設計師對快時尚進行衍生創作

時尚界的抄襲事件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快時尚和知識産權的糾紛一直不斷發生,業界對快時尚借鑒時裝品牌設計的爭論也永無止境。

text

时装周报道 | Jefen by Frankie:再现浮华年代

以“維多利亞時代”爲靈感的系列中,你可以看到繁複的技巧、多種面料的應用以及鍾情于過去浪漫浮華的審美,卻缺乏了一種對當下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