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英媒:中國佔領南海意在“民族主義”

英國《金融時報》星期四(8月21日)發表署名文章,形容中國企圖佔領南海並不是為了那裏的資源,而是出於民族主義的概念和思維。

text

加藤嘉一談8·15:日本人將永遠追尋二戰的來龍去脈

日本人將永遠追究那場戰爭的來龍去脈,至少本人在世的期間,肯定不會中斷論戰的。

text

安倍致辭釋放的危險訊號

(新華社記者馮武勇劉秀玲)今天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69週年紀念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忙:出席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併發表致辭,通過代理人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 自1994

text

一戰百年,十問安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一戰”論中日關係,說是為了避戰。拒不為侵略歷史道歉,說是為了友好。參拜靖國神社,說是為了和平。解禁集體自衛權,說是為了安全。這著實令人費解,更令人不安

text

港媒:中紀委官網推“大家”訪談透政治意涵

中紀委官網還只是起著一個信息發佈的平臺功能,主要是把紀委系統特別是中紀委以及中共高層的一些反腐部署和聲音傳達出去。不過,這種情況近期開始有了變化,增設了一個新的欄

text

日本悼念相模湖水庫建設中殉難的中日等國勞工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藍建中發自東京:日本神奈川縣27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舉行追悼會,悼念二戰時期為修建相模湖水庫而殉難的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勞工。 追悼會由相模湖建設殉

text

【七嘴八舌】甲午海戰120年祭

甲午戰爭證明,能戰方能止戈,能戰方能言和,和平不是通過乞求而能夠得來的。如果不能自強自立,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text

中韓將如何還原“萬曆朝鮮戰爭”

“從我們的理解來說,萬曆朝鮮戰爭體現了中韓兩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決心和力量。戰爭結束後,萬曆皇帝頒布了《平倭詔》,其中有一句話是:‘跳梁者雖強必戮。’我們認為這是一

text

美博物館辦過夜團 94呎藍鯨模型下睡覺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首次舉辦成人「過夜」團,21歲以上人士可帶同睡袋到博物館參觀和留宿。

text

星級名廚齊聚 共品《老港滋味》

歷時五年編撰而成的《老港滋味》7月8日在香港舉行新書推介會,該書走訪過百位香港及內地飲食界專家,網羅香港不同時代、不同特色的飲食文化,為讀者導賞香港飲食譜寫歷史精髓。

text

觀察:默克爾訪華 中國尋以史為鑒盟友

圍繞一系列無人居住島嶼的主權爭議使得中日對抗加劇,中日兩國也圍繞這一問題各自展開了外交攻勢;如今通過不同內政與外交場合向日本釋放信號,已經成了如今中國外交語言的一

text

外媒:中國罕見高規格紀念“七七事變”

中國官方以高規格紀念“七七事變”77周年,有別於慣例,近年罕見,或傳達了安倍政府本月1日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決議後,中日關係進一步陷入低點的信號。

text

習近平: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歷史和事實

今天是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中國今年罕見地高規格舉辦紀念活動,中共和國家領導人亦將親自出席。有專家指出,在日本近期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等動作的背景下,日趨緊張的中日關

text

一戰華工影片引發對中國夢的討論

華工當時打開了中國認識世界的一扇大門。那時候很多中國精英人士都是步華工的後塵,來到歐洲開展勤工儉學,包括後來的中國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等在法國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早

text

青海班瑪:遺留“世外”的藏族碉樓群

碉樓二層是主人的起居室,藏式雕花傢具上精緻的圖案,與碉樓的古樸形成鮮明對比,房間中飄散著酥油的清香。三層則是個小小的經堂,佛像前酥油燈微暗的光,讓人感覺恍若隔世。

text

娜塔莉·波特曼:演員最重要的是好奇心

6月22日,美國演員、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做客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與媒體分享了她的藝術經歷,並表示期待與中國的導演和演員合作。新華社記者任瓏攝。 奧斯卡影后娜塔莉

text

香港文化新地標——饒宗頤文化館啟用

前荔枝角醫院前身為大清海關關廠、華工輸出南非的集中和檢疫營以及監獄,有約140年的歷史,被列為3級歷史建築,自2004年起一直關閉空置。特區政府於2010年宣佈,將它改建為“饒宗頤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