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受弗洛伊德事件影响,英美反种族主义相关书籍销量剧增

“弗洛伊德之死”在全球引发轰动,也带动了大西洋两岸种族主义题材书籍的热销。

text

文献显示牛顿曾提议以蟾蜍呕吐物治疗瘟疫

牛顿建议,“将一只蛤蟆的腿悬在烟囱里三天,把蛤蟆的呕吐物放在一盘黄蜡上。再将蟾蜍粉末、蟾蜍的排泄物、血清混合制成菱形糖,涂抹在患处,可驱除传染,并将毒素引出。”

text

无声的力量 | 10本沉默之书

正如帕特·巴克、卡森·麦卡勒斯和伊恩·麦克尤恩等作家所言,缄默不语也能像张口雄辩一样有力量。

text

“不快乐的冤家”:2400封书信里的拉金爱情故事

2400封书信,往来于诗人菲利普·拉金与他的毕生情人、灵感缪斯莫尼卡·琼斯之间,讲述了一段轰轰烈烈却又裂痕遍布的爱情。

text

奥威尔政治小说奖重现2019年布克奖对垒局面

布克奖得主伯纳德·埃瓦里斯托的《女孩,女人,其他》与露西·埃尔曼《纽伯里波特的鸭子》再度走上角力台,与其他优秀作品共同角逐今年的奥威尔政治小说奖。

text

美国作家丹尼尔·梅森:写作启发我医生工作的契机更多,而非相反

丹尼尔·梅森谈了谈新作《世间走一遭》、写作对他在行医时的帮助,以及他对将行医经历写进书里的看法。

text

疫情期间村上春树将主持广播节目

小说家、音乐发烧友村上春树的居家特辑即将开播,他希望能用音乐“卸下新冠疫情带来的几分阴郁”。

text

美国作家加思·格林威尔:为何书写性,在今天已不应成为问题

性对于作家而言是一种独特又有用的工具,它的强大功能不只在于帮助作者展示角色或探索关系,还能提出关于人类的最为宏大的问题。

text

当母亲身份与职业身份叠加:一代代女性的双重生活是怎样的?

四分之三的英国母亲都有正式的带薪工作,但研究显示,她们在家中依然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

text

普利策得主怀特黑德:《地下铁道》是奥巴马时代的小说,《尼克男孩》是特朗普治下...

《地下铁道》让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家喻户晓。现在,这位作家凭借一本“特朗普治下的小说”再次捧得普利策小说奖,作品的灵感来自美国一段可怕却被遗忘的历史。

text

“脚,我要你有何用?”:弗里达为何在疫情期间大受欢迎?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弗里达身体衰竭,被强制卧病在床。然而在这位天才墨西哥画家改造下,囚困她的卧室成为了艺术的圣殿,她的痛苦也绽出了绚烂的奇花。

text

韩国女作家崛起:她们把批判矛头指向了厌女、整容和性骚扰

“在一个认为公开发表观点是一种不得体的社会中,文学或许是唯一能够允许大家自由发声的空间。”

text

如果你需要散心,为什么不在电子游戏里逛逛呢?

虽然疫情困住了我们出游的脚步,但游戏里的风景也有另一番滋味。

text

当艺术家被隔离,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街头艺术家班克西给自己找了份差事——装饰他的卫生间。从乔尔乔内到梵高的经历都证明了一点:与世隔绝的生活能让富有创造力的大脑迸出火花。

text

《更佳一半》:染色体优势让女性更不易死于新冠肺炎?

遗传学家沙龙·莫勒姆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有趣的理论:女性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在许多方面比男性更具优势——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也不例外。

text

美国作家加思·格林威尔:还有什么比性的书写更美妙

格林威尔谈了谈如何书写亲密、艺术里的自命不凡,以及在疫情期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