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陸資頻頻進軍香港地產 風頭蓋過“四大家族”?

近年來,陸資大量湧入香港地產,香港地產“四大家族”光環可能逐漸消退。 香港“四大地產家族”(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及郭氏兄弟)在最近一年的總營收達到260億美元,而大陸四大地產開發商總營收則高達1110億美元,顯然後者的實力更為雄厚。

text

英國“趁火打劫”拉攏蘋果

英國媒體30日報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在考慮降低企業稅率以吸引跨國大企業。

text

王健林“1億小目標”背後:中國階層日益固化

雖然王健林此言論有其上下文,可以讓這句話顯得沒那麼突兀。但這句話背後所反映的中國階層固化、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將在未來持續上演。

text

歐美"稅收大戰"戰報:蘋果創紀錄被罰145億美元

針對歐盟要求蘋果補繳145億美元稅金的裁定,蘋果CEO蒂姆·庫克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蘋果一直遵守一切國際法,對於此項裁定蘋果將抗爭到底,並且蘋果有信心,委員會最終的決定將會被推翻。

text

瑪麗·安德林加:“我們對中國長期增長前景非常有信心”

美國知名製造業企業威猛公司董事長瑪麗·安德林加(中文名葉美雲)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稱對中國長期增長前景非常有信心。

text

為什麼扎克伯格和馬雲都從內部培養管理層

扎克伯格和馬雲都非常重視內部人才的培養,其背後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text

美將推出5年期創業簽證 招攬外籍人才赴美創業 ​

當前美國施行的法律,讓許多擁有高學歷、高智商的移民不得不回到原籍。

text

美媒評亞洲市場中國品牌難出頭:一直靠減價而非品質

美媒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然而中國企業正艱難努力,力保其品牌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text

英媒看深港通:國際資金已準備好讓中國再次升溫

英媒稱,判斷投資者對中國的情緒可能很難。如果要評估投資者對里程碑式的“深港通”宣佈開通的反應,他們似乎是看空的。深港通是深圳與香港兩地交易所之間的直接互聯互通,將使國際投資者首次可以直接投資中國科技企業。

text

中國多地出台“生理假”遭遇執行難

事實上,“生理假”至少有23年的歷史。現實中“生理假”卻遭遇“一頭熱”——少有女職工申請。

text

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通知稱,經國務院批准,科技企業孵化器(含眾創空間)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text

港媒:李嘉誠旗下長實傳放售中環中心 多名內地買家出價

市場傳聞香港首富、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將旗下最高的商廈中環中心放售,吸引多名中國買家出價,反映愈來愈多財力雄厚的內地企業收購香港物業資產的趨勢。

text

滴滴優步合併折射中企實力提升

專家認為,滴滴優步合併,“以點帶面”地凸顯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硬實力與“底氣”。

text

特朗普減稅還不夠?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希拉裏勝選對經濟更好

身為企業家的特朗普要爭取商界支持可能並不容易。一項全美行業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經濟學家認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如果當選總統對美國經濟更好。看好特朗普對經濟影響的經濟學家占比還不到看好希拉裏的三分之一。

text

日媒稱中國政府去産能態度堅決:重工業裁員在擴大

2016年開年以後,中央政府設置了1000億元的失業保障金,作爲裁員的“安全網”。要求各地方政府分別制定去産能目標,再根據去産能成績增加補貼。

text

調查:日本企業不看好安倍刺激政策和央行寬鬆舉措

路透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企業認為政府最近推出的刺激措施對於提振經濟將沒什麼作用,而且認為日本央行不應進一步寬鬆政策。對於努力克服通縮和經濟停滯的決策者來說,這樣的看法令人沮喪。

text

日本經濟幾多“衰”

分析認為,日本國內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雙雙低迷是日本經濟增長停滯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日本政府提振經濟政策手段局限性增加,日本經濟復蘇之路可謂佈滿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