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驊強調,菲律賓提請仲裁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已經超出了公約的適用範圍,因此不能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也沒有管轄權。
仲裁案由何而來?背後有哪些內幕?中國為何不接受不參與?將怎樣刺激本就複雜的南海局勢?將對南海和平有何影響?……央視新聞特別梳理了十問十答,讓您簡單、清晰地看清南海仲裁案的錯誤本質。
為什麼中國拒絕接受和參與仲裁程序?因為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有權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這是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同時也是因為菲律賓單方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存在濫用爭端解決程序、偷換概念和刻意掩蓋爭議實質的諸多問題,自始就存在瑕疵,因此缺乏合法性。
香港法律團體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近日向荷蘭海牙仲裁庭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認為該仲裁庭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不具有管轄權。
久卡諾維奇說,菲律賓前政府不顧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簡稱《宣言》)而單方面提起仲裁,是只顧眼前狹隘利益的錯誤行為,傳遞出的是對睦鄰友好的不利信號。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媒體大肆炒作南海問題,相關報道從標題到內容充斥著偏見和歪曲。故意造謠、抹黑且不說,還選擇性忽略國際社會的公道之聲,使得海外民眾難以了解南海問題和所謂南海仲裁案的真相。
菲律賓單方面成立的南海仲裁庭將於本月12日公佈有關南海諸島領土問題的最終裁決. 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並不接受,認為仲裁庭對本案及有關事項無管轄權。截止7月7日,外交部一共回答了15個相關問題.
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8日接受《亞太日報》獨家專訪,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發表談話,呼籲東盟國家“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被域內外極少數國家別有用心的私利所綁架,擾亂本地區和平穩定大局”。
塞爾維亞地緣政治專家扎爾科·奧布拉多維奇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菲律賓和中國應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來解決南海爭議,單方面提起仲裁不利於爭議的解決,也不利於維護中菲關係。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求是》雜誌2016年第13期發表題為《中國不接受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完全符合國際法》的文章,詳細論述了仲裁庭裁決的非法性和不當性,指出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中國不接受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完全符合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