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42個月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仲裁庭拋出的這紙裁決,把這場縱曲枉直的鬧劇唱到了聲嘶力竭的地步,在極不光彩中收場。這一紙無效裁決既不可能改變南海“舊格局”,也不可能開創南海“新現實”,只是留下了一筆用偽規則破壞國際法治、破壞地區秩序的劣跡。
鄭若驊強調,菲律賓提請仲裁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已經超出了公約的適用範圍,因此不能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也沒有管轄權。
仲裁案由何而來?背後有哪些內幕?中國為何不接受不參與?將怎樣刺激本就複雜的南海局勢?將對南海和平有何影響?……央視新聞特別梳理了十問十答,讓您簡單、清晰地看清南海仲裁案的錯誤本質。
為什麼中國拒絕接受和參與仲裁程序?因為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有權選擇解決爭議的方式,這是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同時也是因為菲律賓單方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存在濫用爭端解決程序、偷換概念和刻意掩蓋爭議實質的諸多問題,自始就存在瑕疵,因此缺乏合法性。
俄羅斯知名政論家、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案意在遏制中國,中國有權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的多位中美學者6日表示,中美兩國智庫就南海問題展開對話有助於明晰彼此的政策立場和關切,找到管控分歧的有效解決方案,將潛在危機和風險降到最低。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求是》雜誌2016年第13期發表題為《中國不接受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完全符合國際法》的文章,詳細論述了仲裁庭裁決的非法性和不當性,指出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中國不接受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完全符合國際法。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其實質是一起“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陰謀”。
細究菲律賓向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遞交的仲裁事項,可以看出行文中多處試圖摻入混淆概念的說辭,目的是想否定、抹殺中方主張的歷史性權利,但反而暴露其無知和偏頗的各種破綻。
香港法律界人士認為,從海牙仲裁庭歷史上類似案件的裁決結果看,荷蘭海牙仲裁庭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菲方提出單方面仲裁更像是政治目的的“法律戰”。
自南海仲裁庭6月29日宣佈將於近期公佈所謂仲裁結果以來,西方輿論場又掀起一股抹黑中國的浪潮。譬如,菲方首席律師、美國人保羅·賴克勒日前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如果中國不尊重仲裁結果,有可能被看做“法外之國”。
6月29日,位於荷蘭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顧中方強烈反對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宣佈7月12日將發佈所謂裁決結果。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就中菲有關南海問題提起仲裁。菲律賓到底炮製了哪些莫須有的“罪名”?希望借此達到哪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仲裁案本身存在的諸多嚴重法理缺陷註定了其只會加劇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和難解度。這起仲裁案不但有損國際法的公平公正,更破壞了地區安全秩序和對話機制,勢必嚴重威脅《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書記處29日稱,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佈實體問題裁決。仲裁庭建立在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基礎上,對此中方多次聲明,不接受和不承認仲裁庭管轄和裁決。
美國國務院前法律顧問亞伯拉罕·索費爾26日說,有些國家支持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強制仲裁,這種做法不僅嚴重侵犯有關各方實際利益,還對國際法造成傷害。他建議美國回到中國主張的正確軌道,為敦促菲律賓返回談判桌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