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觀察》網站近期發布文章,稱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在公司的根基逐步崩潰,這一趨勢也凸顯了該公司正面臨著重重風險。文章認為,馬斯克的冒險舉措、過度樂觀的預期以及問題重重的管治方式是導致特斯拉現狀堪憂的主要原因。
兩天來,中方連續發表兩份聲明、一個白皮書共三份重要文件,從不同側面闡明觀點、宣示立場,既展示出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又彰顯出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議、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的誠意。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所謂最終裁決,13日出版的香港主要報紙對此表示反對,認為仲裁結果罔顧歷史與法理事實,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只是“廢紙”一張。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種族矛盾日趨尖銳,但美國沒能為解決種族問題選擇正確道路。如今,總統選舉臨近,鋻於共和、民主兩黨主要總統競選人在種族問題上的既往表態和政策傾向,種族矛盾這一社會頑疾一時恐難獲解。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究竟南海仲裁案荒謬在何?中國如何回應裁決結果?國際社會發出怎樣的聲音?亞太日報帶您数讀南海仲裁案。
審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仲裁法庭公佈所謂最終裁決後,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2日在華盛頓表示,談判協商仍是爭議方解決爭端唯一可行之道,中國的外交努力不會被一頁廢紙擋住,也不會被航母嚇住。
眾所周知,仲裁結果在第三方強權的干涉下早早就失去了懸念。顯而易見,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在2013年將南海問題爭端提交國際仲裁法庭,與其說是援引國際法解決爭議,不如說是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為第三方勢力插手南海問題提供鋪墊。
持續42個月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仲裁庭拋出的這紙裁決,把這場縱曲枉直的鬧劇唱到了聲嘶力竭的地步,在極不光彩中收場。這一紙無效裁決既不可能改變南海“舊格局”,也不可能開創南海“新現實”,只是留下了一筆用偽規則破壞國際法治、破壞地區秩序的劣跡。
鄭若驊強調,菲律賓提請仲裁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已經超出了公約的適用範圍,因此不能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也沒有管轄權。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近來出現的新變化,或導致包括亞太地區等國家在熱點問題上扮演的角色重新洗牌,原先的“夥伴”可能成對手,雙邊或多邊博弈可能進入新層級。
白俄羅斯國民會議共和國院(議會上院)主席米亞斯尼科維奇日前表示,白俄羅斯反對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反對外來勢力直接插手地區內事務,希望南海問題有關各方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