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從投資者那裏得到很多的詢價消息,特別是在美國和亞太地區的潛在客戶,英鎊貶值的程度,已經使置產價格接近買家的要價,相信很多人希望得到更大幅度的討價還價。過去的幾個星期,我們看到了一些正在出售的英國地產,遭遇相當猛烈的砍價。我們希望來自中國的大地產機構、國際地產大玩家在今後的幾個月裏能更加仔細地考察英國的地產投資情況。”英國第一太平戴維斯地產公司研究部主任奧克利(Mat Oakley)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
仲量聯行昨日發表最新《全球地產市場透明度指數》報告,指出香港屬亞洲區內地產市場透明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並位列全球中第15位,但報告認為,香港在企業監管上持續落後,料有關層面將成為改善地產市場透明度的一大掣肘。
英國“脫歐”後,全球股市躲過一劫,但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卻率先倒下。一周內,7家商業地產基金相繼暫停交易,數百億英鎊的資產被鎖定,流動性瞬間枯竭。這幾乎是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翻版。2007年夏天,兩個“無關緊要”的貝爾斯登關聯基金關門清算,露出美國房地產危機的苗頭,並加速致使金融實體陷入崩潰。
英國決定脫離歐盟,令英鎊資產價格大跌,嚇走不少投資者。不過,在一些更加機會主義的投資者眼中,這一事件給他們砸出了“黃金坑”。尤其是一些亞洲投資者,正盤算進入英國樓市抄底。
15日公佈的調查顯示,半數中國投資者暫停購買英國地產,推遲到英國退歐公投以後再說;不過四分之一的投資者表示,他們更急於在公投前完成購買。
5日,中國社科院發佈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2016)》指出,在諸多利好政策接連不斷刺激下,2015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反彈跡象明顯,但城市分化加劇,個別城市上漲幅度遠超其他城市,導致局部市場價格泡沫明顯,風險概率增加,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
相較於中國樓市的熱度,美國樓市近兩年雖有回暖復蘇之勢,但漲幅平穩。房地產網站Realtor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莫克(JonathanSmoke)表示,2016年將是房地產需求旺盛的一年,約三分之一的購房者年齡在25至34歲間,該購房主力軍會給今年帶來200萬份地產交易單。其中,就有不少普通的華人買家。